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课改新论 >  阅读文章

新课程培养目标的“三个维度”与新型物理教学文化的构建

阅读:157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2/28 19:24:30

  (二)学生从接受者转换为批判者

  杜威在1910年为美国教师所写的一本著作《我们如何思维》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反省性思维的概念,并认为应将它视为一种有意识的教学目标,至此,有关反思的学术用语大量涌现,批判性思维也就由此诞生。批判性思维是由批首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精神两方面构成的,学生在教学中首先要具有批判性的精神,其次要掌握批判性的思维技能。在新课标中,人们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新的培养维度,提倡学生在一些物理问题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其实,学生不是都没有自己的想法,只不过这些灵感的火花在它们刚刚冒出时有的被马上给抹煞了,有的则因为整个物理教学文化的束缚而变得没有任何的生命力,从而导致最后的灰飞烟灭。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呢?我们强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积极思维,变被动的接受批判性的接受,从而由单纯的接受者转换成为具有科学性批判思维的批判者。当然,我们所提倡的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在一味地批判之后走向极端主义,而是合理地决定相信什么或不相信什么。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形成一个鼓励思辩、培养勇气的新的物理教学文化,让学生在这个明快的充满探究的思维领域里去领会知识的真谛。

  (三)尊重差异、各得其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技能的培养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由于每个学生各自的生活发展方向的不同,将导致物理技能培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何把握住培养的角度和量度将是建立新型物理教学文化的关键。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在物理教学中的个体性原则就必须体现出来。在中学阶段,同样也不能忽视在教学中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已经出版发行的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指出,新的课程改革目标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为每位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其改革的共同趋势是物理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提倡多元思维,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关注并促进其个别的发展,最终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

  (四)智慧的思维、热情的行动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从而形成了学生被动地吸收书本上现成结论的局面,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虽然也存在着探究式学习,但不是主导的学习方式。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学生在学习中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时学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正是新的培养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具体体现。探究式物理教学方式的特征是以物理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依据恰当的、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设计学生的物理课堂学习活动的程序,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或运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物理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适时参与,要千方百计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参与的学生面更宽。同时,物理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恰当地向广度、深度的方向引导,使参与的程度更高。另外,物理教师还要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用自己智慧的思维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自身更快地发展。

  总之,新型的物理教学文化应当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一个这样的教育环境:物理教师走出权威者的角色,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以饱满的热情,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最终学会做人,满足自己终身发展的需要。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