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课改新论 >  阅读文章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137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1/2 20:16:59
内容提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着重要的意义。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且低效的,所以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本文从七个方面探究性地论述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意识 自觉要求 创造能力 实践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化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园地。针对学科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应试教育”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可能主动参与教学,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著名教师魏书生说:“再聪明的人,被动时也就会变得十分愚蠢”。可见,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且低效的。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养成自己学习思考,探索的习惯。自主性学习说明的是个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指在一定条件下,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在实施自主能动性学习中,一定要注重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弘扬。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表现在:把学习建立在自身的愿望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以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意志力,支配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高效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并自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独立灵活地思考问题,抓住重点,理解本质内容;自主的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师值得下,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本文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化学素质教育的角度,谈一些个人的意见。
一、刻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责任、需要以及心理状态的自我意识,它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和动力。学生不是无条件的存储器,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的财富,没有学生的思考和记忆,没有学生主动的努力,他们的认识就无法实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他们学习。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认知的主体。但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的启导和他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自主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它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主体性人格培养,通过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方法最终来获得对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现代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并非把外在的学习方法强加于学生,而是要帮助和鼓励学生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学习风格。学法指导要体现针对性和民主性的原则。掌握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所需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化学学科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同时,要注意化学学习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化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动手,提高化学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动眼,提高化学观察能力;使学生动口,提高化学综合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还在于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让学生挺起胸膛走路,满怀信心做学问。教师要善于用“很好”、“没关系”、“你的回答很有见解”等词句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并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刻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很重视学习兴趣,认为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他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学这门学科,对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既陌生,又新鲜的课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正是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求知欲较高的阶段。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化学这门课,是摆在每一个化学教师面前的课题。本人认为要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兴趣,上好绪言课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俗语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上好绪言课尤为重要。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因此,整堂课的程序要设计好。例如,第一堂课可以演示几个化学小“魔术”,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如 “清水变牛奶”,“魔棒点火”,“美丽的喷泉”,“鸡蛋跳舞”等等,观察之时,学生便会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说明这些“魔术”都蕴涵着化学知识,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将会了解化学世界之奥秘。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接下来,教师又演示了课本中的四个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随之,教师又简单地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奋图强。由此不难看出,一堂绪言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啊!“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乃是智力之母”。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有关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自强不懈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三、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活动。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创造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而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如为什么铁在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锈?为什么塑料制品在日光照射下容易老化?为什么粗盐容易潮湿?为什么汽油可以洗去油渍?……通过对诸如此类的实例解释,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兴趣。又如:讲述“二氧化碳”这一节,录像片就从意大利科学家波曼尔关于“死狗洞”的传说开始,为什么人走进死狗洞不会死,而狗走进洞就会死?洞里有什么物质?这种物质的性质是怎样的?以后遇到干枯的井或洞穴能不能进去?做什么试验后才能进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心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四、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大胆探索实验教法,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可以验证原理,探索规律,培养兴趣,激发思维。实验教学中更应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掌握实验操作,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等。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教育者,更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对某些演
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分组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把问题讨论设计成实验等,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能力,增强独立观察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学生对实验参与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四个层次:观察、操作、探究、概括。教师可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确定学生参与类型,采取的措施。一般有:(1).边讲边实验。除了一些客观条件不允许的实验外,好多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无毒,可以采用边讲边实验的学生参与方式,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2).演示改成学生实验“生锈铁钉投入足量盐酸中”这个实验是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如果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看听记忆,课堂气氛会很枯燥,而改成学生实验,则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锻炼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中,学生往往注重溶液的颜色而忽略气泡的存在,通过亲自操作则可以使他永久难忘,记忆深刻。类似实验的学生参与就可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精神以及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3)在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反应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如在讲到金属活动性的时候,有很多学生会犯如“2Na +CuSO4 = Cu + Na2SO4 、Cu + 2AgCl = 2Ag +CuCl2”这样的错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如何?经过回答得出正式答案前,教师可请一学生上前演示。相信学生的演示会给得出错误答案 (有铜析出) 的同学一个惊奇,从而加深说服力,增强实验效果,避免错误的再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4)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化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和经验,激活思维,勇于创新。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把验证规律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先演示课本上的两个实验,这时再做一个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开放型锥形瓶中反应的实验,结果与前面结论不符,反应后物质质量变小了。学生会很迷惑,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是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进一步启发学生讨论:怎样改进此装置使它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在积极讨论之后得出:加一个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上套一个小气球,锥形瓶内稀盐酸单独用小试管盛装。这样当两者反应后气球鼓起,非常有趣,以探究的形式自然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5)扩展主题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仅满足于做好书本实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实验的潜力。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做完某个实验后意犹未尽,又想到新的名堂,但苦于常规安排,不得不失去再实践、再认识和再发展的机会,这真是我们做教育的遗憾。为此,可以试行主题扩展实验。用书本知识、结合农业科技和联系日常生活进行扩展实验。例如,在做完“测定溶液的pH值”的实验后,学生一方面将其扩展到测定责任田土壤、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上;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自己的几根头发 ,放到不同pH的溶液里,观察头发的变化情况,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剂洗发为宜”的结论。还可以取一些河里的水回来测其PH,了解河水的污染情况。这种主题扩展实验的教学,对于解决学生在主题实验中存留的疑惑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实验素质、提高学生升学或就业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大有裨益,颇受学生欢迎。通过学生实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又能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到充分的体现。(6)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探索性实验题目:如物质的鉴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设计出多种方案。比如: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Na2CO3、Ba(NO3)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设计一实验,确定这白色粉末的组成成分。对课本上没有的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上好学生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个学生都觉得老师演示实验时如此生动有趣,亲自动手做实验时肯定更加有趣。因此,在上学生实验课前,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对实验内容要反复试验,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定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另外要让学生事先预习,对整个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为能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要加强课堂上的组织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进程,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通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
五、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习常规,包括实验常规、听课常规、看书常规,作业常规;二是结合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指导学法,如把观察与思考的联系,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形成点、线,面、网结构化的学习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推理的方法:用辩证唯物观去认识问题的方法等。例如,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感到多,杂、散,往往给记忆带来困难,可指导学生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把各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元素及化合物性质间的相似性和不同点,再按照它们的性质差别的大小顺序找出递变规律。指导学生在学习一章后,采用列表或绘制关系图的方法把一个个知识点勾画出来。然后,练习写出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这样就简捷明晰,记忆起来很容易,避免死记硬背。学生掌握了学法,就会学得有信心,学习积极性也就会提高,主体作用才会得到体现。
12
     来源:网络  编辑:F8642321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