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学法指导 >  阅读文章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阅读:100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9 18:42:35
 近年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培养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从本质上来分析英语教学即是语言教学。没有任何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这句话揭示了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语言有着其丰富的内涵,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以及思维方式;而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文化的交流、传播以及发展都离不开语言。
   
上面我们曾提到过培养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社会学家D.Hymes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过交际能力学说。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翻译过来的,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联系到我们的英语这门具体的语言体系中,特别在英语教学中是否也应把跨文化教育纳入其范围呢?答案是肯定的。随着现代的进程加速了精神文化交流和物质的流通。逐渐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发展空间来。跨文化交际也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人甚至认为是否把跨文化教育纳入教学中,是区别现代英语教育和传统英语教育的主要标志。
一、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80
年代中后期,我国的英语教育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统编的几套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以及1987年开始实施的四、六级考试等等。这些都对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对学生的英语运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育却明显滞后。一方面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语教育观还束缚着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手脚。
   
现今的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了跨文化的教育。原因在于:其一,人们认为英语教学所指的即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其二,认为跨文化教育过于深奥、复杂、且不易操作。但实际上跨文化教育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
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所面临的新世纪是个空间时代与信息社会的世纪。手指轻轻一按,世界就在眼前。”“地球经济等局面的出现,对于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当然也延伸到不同文化意识的严重挑战。在国际交流中,由于不同文化意识背景的人往往缺乏对异质文化的了解,从而可能出现尴尬甚至误会。美国教育学家温斯顿-布伦姆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的方法
   
如是,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被提出来。如何利用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跨国界、跨文化意识,这既是英语工作者的使命,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大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交往的增多,国家需要的是面向全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了解的人才。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新世纪的要求。这就求我们应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重视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所以说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不仅是现今教材所实施的交际教学原则的要求,而且更是国际交流的迫切要求。
三、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方法
    1
、阅读的跨文化教育
   
英语阅读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其中也包涵了许多跨文化因素,这为开展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读者面对的读物是用外语写的,该语言与文化紧密地联系着,读者要真正理解材料的意思,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该国的风俗、文化、宗教等,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充分理解。
   
在拓展课本知识方面,教师应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和学生共同收集有关材料,这一方面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例如:在我们现今的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一章节 “ Good manners ”,文章主要讲述了在西方国家的正式的宴会上如何摆放餐具( How to lay tables )。因此作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与同学一道讨论中西餐饮文化的差异,让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更深刻的认识;在讲解美国就会提到美洲大陆、移民(Emigrate)Chinatown、海归派、种族歧视等;又如在《 English on the air 》一课中,可以给学生介绍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之音VOA的一些情况以及播放的波段和时段,以便学生在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收听其中的一些的节目,使他们能感受真实的语言并且感受西方人的文化与价值的取向,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12
     来源:网络  编辑:ruyiw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