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课改新论 >  阅读文章

浅析新课改下提升高中历史教学功率六种策略

阅读:121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9 16:19:19
四、利用研究性学习,提高历史教学趣味性。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的成功,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还会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实践活动,加深对相关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加深和拓宽了相关学科的学习,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有的学生在参加研究性学习后深有感慨:“研究性学习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鲜花和阳光,它能带给我们挑战的自信与创新的快乐,在经历长途跋涉后,收获累累硕果,那种成功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还有的学生说:“在研究中,我们体验着作为主体的自由,我们体验着学习开放性的快乐,我们更深深体验到研究的艰辛与合作的重要……”可以看出,在研究性学习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与合作的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着书本中无法体验的酸甜苦乐,在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发现和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张扬了个性。这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吗?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真正的科学研究,它强调的是学生对研究过程的一种感受和体验。另外,由于学生受个人文化知识积累程度的制约,搜寻资料来源也有限,学生之间必须团结协作,将信息资源共享。如在研究“近代中国的中美关系”时,笔者组织了几乎一个班的学生来参与。因为近代中国100多年的历史,仅几个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搜集到详备的资料,在确立好课题后,学生进行了分工,一组搜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料,二组搜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料,小组长在每个组下面又分设几个小组,如二组的三个小组中,A 组搜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资料,B组搜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年)资料,B 组下又有小组分别负责“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组员们在厚重的历史中,翻找着一丝一缕,在浩淼的历史尘埃中,捕获着一点一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从零碎、散乱的资料中摸到了主线,理顺了脉络,再次体验到研究的快乐,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五、重新组织教材的结构,加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
在教材处理上。我认为应根据新课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一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增减整理,从而增强历史学科的系统性,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1、新教材内容容量大,应根据课标要求做到合理的“减”。 2、新教材时间跨度大,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状况做到适当的“增”。 3、新教材线索结构不清晰,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合理的知识整合。新教材线索结构不清晰,内容繁杂,学生不易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知识整合,做到化繁为简,去粗存精,以便于学生把握。如“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为例,在上完本专题后,教师可以把“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进行合理的整合:①19世纪70年代前后产生;②19世纪末初步发展;③“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④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⑤抗战时期,受到沉重打击;⑥抗战结束后陷入困境,这样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把握整个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可以做到宏观上把握历史知识的效果。
此外,教师如果能够利用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把教材进行重新组织和编排,就会给整节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历史必修(一)就可以把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放到一起重新组织教材的结构,形成新的两课:《汉到明清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汉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师讲授时分别从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角度梳理出两条线索,这样条理明确,对比教材编排的课题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平时要认真研究课程目标,分析教材结构,并延伸到或历史的整体线索中。
六、准确把握每个专题的核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从体制上把学生的学习分为课题——专题——模块三大结构。专题既是学生学习探究的领域,又是教师教学讲授的单元和章节。如历史必修(一)第一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为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以后的政治制度,而这一专题的核心是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教师在进行这一专题的讲授时首先要考虑到如何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即王位继承制(其特点是兄终弟及,子承父位),然后由王位世袭制走向嫡长子继承制;其次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那就是血缘关系、宗族统治、等级秩序、土地制、礼法制、神权的维系、宗族和政权的紧密结合。这样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很容易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也容易找到重难点。
当然,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前课程改革的过程还颇具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新课程改革并不是对旧教材和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过去使用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毕竟也有不少可取之处,我们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新旧教材对立的面前始终要保持必要的张力,扬弃是我们永远坚守的法则。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第107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叶建兵.如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08,(8).
3.《历史学习》、第20页、天津古籍出版社•历史教学社、2008年第2期.
4.于玲.追求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山东教育,2008,(Z2).
5.《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44页,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7年第2期.
12
     来源:网络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