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课改新论 >  阅读文章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定位

阅读:246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9 15:36:54
4、引导学生学会互助和支持。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孔老夫子也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世间万物都是相互依存,彼此联系的,每个人只有融入集体的怀抱,才能获得更多的帮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我们教师在耐心地向学生宣讲这些道理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去搜集有关和谐互助的资料,并在学习小组中谈感受写心得体会,让和谐互助的思想扎根在他们的脑海深处。这样,“自主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开花,结果。
5、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和协调。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和提供合作的机会固然重要,但如果学生从合作中感受不到合作的好处,体验不到合作的乐趣,试问他的合作兴趣又能保持多久,对以后的合作愿望还会那么强烈吗?即使勉强合作,又怎能保证合作的效果呢?所以在设计活动时,不仅要使合作的问题应尽可能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而且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只有经过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补充,集众人智慧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才能体验到合作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提升课堂活动能力的激励者。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对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师的激励是推动学生发挥潜力、不断提升课堂学习活动能力的催化剂。笔者认为,教师的激励主要体现如下三点:
1、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教育名言:“当你处理儿童思想上、感情上、认识上的差错时,一刻也不要忘记每个孩子都有善良的志向和良好的愿望。任何呵斥、任何威胁、任何想损伤儿童心灵的意图都是不容许的。”这种教育思想对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同样适用。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肯定、被表扬、被激励,而这也将使他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对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果,我们教师要首先抛开成果是否科学,第一时间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科学评价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成功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需要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合作小组与小组中个人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教师通过科学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3、多元评价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1)小组互评。通过小组竞赛活动,以积分的形式体现小组的学习成果,并奖励先进。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也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为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成员互评。小组成员之间根据学习活动的参与和贡献互相评分,并对为小组贡献较大的成员给予小组爱心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习小组内成员的竞争意识,从而增强小组的整体竞争力和学习力,进一步推动小组合作学习。
(3)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自我评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我肯定,增强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寻找差距,弥补不足。
(4)教师评价。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哪怕是一句不经意的话有时也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评价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激励,这样会有助于使学生养成对知识探究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行为,进而张扬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家长评价。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不能到能,孩子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家长的感受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深刻的。他们感到欣慰,并时常用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自己的孩子。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的这一心理,让家长不定期地从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智力、能力等方面给学生以激励。让学生从这样的激励中获取力量,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成长的历程,树立自尊和自信,进而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更出色的人。
综上,在新课程理念下,笔者相信,“以生为本”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模式将会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一股不可逆的强大潮流。作为新时期担任教育改革与复兴重任的教师,我们应该尽快转变,定位角色,适应潮流发展,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
2、《教学评价方法》 厉伟 教育出版社 2004.6
3、《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徐勇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来源:网络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