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高考研究 >  阅读文章

有效训练:请远离垃圾题

阅读:163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23 11:05:43
在最近几年江西省教研室组织的全省高考研讨会上,笔者一直呼吁我们的老师要重视平时训练的有效性问题,多让学生训练高考题,不要训练垃圾题,否则忙忙碌碌,劳而无功,“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近年来的每年高考之后,学生有抱怨,学校有批评,很多老师自己也迷茫,感觉付出很多,所得甚少。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考试题本身要求过高的问题,也有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复习、训练效率低下的问题。笔者认为,平时周考、月考、模拟考的试卷中充斥着大量的垃圾题,是训练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垃圾题现象”不是一地一校的问题,在全国很多学校的平时训练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训练,误人误己,应该引起我们历史教师的足够的警觉。
笔者所说的“垃圾题”,相当于“垃圾食品”。如果说,“垃圾食品”是对人的健康有害无益的食品,那么“垃圾题”则是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害无益的试题。下面笔者举三例流传较广的“垃圾选择题”,以例说理,希望我们老师在今后的组题、命题时远离它们。
例1,将高考试题改成没有答案的试题进行训练。如: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①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②商品经济活跃     ③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设计答案为A。
此题是2010年福建高考题。原题的选项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是B。
高考原题的答案是正确的,改成组合选择题后,就没有正确答案了。本题只反映当时福建商品经济活跃,未反映陆路交通的发达。陆路方面,“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分水岭在今武夷山市(原崇安县)西北,岭上有分水关,是当时福建通往江西的陆上商道。浦城,即今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有当时福建通往浙江的陆上商道。材料中只有“分水岭”“浦城之小关”这两条北上商道,达不到“十分发达”的程度。而且地理课告诉我们,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福建自古与江西、浙江的陆上通道都是在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的大山带之中,这些商道往往是“崎岖不易行”。“下吴越如流水”,说明福建的商品到江浙一带“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这可能是由于交通发达,也可能是由于运力充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就福建这两条商道而言,不是由于陆路交通发达,而是运力充足的结果——商道上商旅士卒,肩舆马帮,日夜行走,如明朝时茶马古道有数百万斤茶叶从四川贩运到西北,不是因为交通发达,而是由于骆驼运力充足的缘故。
把正确的高考题改成错误的考题,自然起不到应有的训练效果。在平时的训练中出现这类试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很多老师对高考试题重视不够,或者不熟悉,或者不研究。不熟悉、不研究高考试题,相当于“盲人骑瞎马”,如何能够以其昏昏而使人昭昭呢?只低头走路,不抬头看天;只脚踏实地,不仰望星空,这是很多老师多年形成的工作习惯。平时的教学、复习、训练与高考试题的导向是两张皮,其结果也只能是“累并痛苦着”。高考试题隐藏着丰富的导向信息,研究高考试题,提高训练的有效性,是我们这些没有高考命题权的中学教师目前唯一的选择。我们老师对近几年高考试题,不仅要烂熟于胸,而且要反复的、经常的研究,真正把高考试题的导向变成我们平时教学、复习、训练的“风向标”。
例2,将题干材料有误、没有答案的试题进行训练。如: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设计答案为A。
12
     来源:网络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