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高考研究 >  阅读文章

新课标新高考下高中历史教学备考的困惑与思考

阅读:460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8/6 14:56:40
甘谷四中    郭维强
高中课程改革于2010年秋在我省全面展开。新课程、新探索、新挑战,对于这个新事物的出现,老师、学生、家长众谈纷纷,社会评论褒贬不一。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新高考迫使你去思考?新高考内涵到底是什么?对我们教师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怎样来改革我们的教学模式去迎接新高考?在新高考模式中我们历史学科怎么办?现谈本人的一些认识和思考,供参考。
第一方面:问题与困惑
现在甘肃省紧锣密鼓进行的新课改,到目前为止,虽说出来了一个历史课程标准,但是由于甘肃高考方案还没有出台,这使得我们目前的备考显得有点盲目,感觉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备考方向。在中国现在的高考制度下,高中学校教育主要目标还是要面对针对高考。现在的新课改高考方案,各个地区是不样的,甘肃会采取哪种,还是另辟独径?现在谁也不能确定。如何在没有高考方案的情况下来组织备考复习了?
1、备考复习是仍然按模块进行,还是打破模块按专题方式复习
第一轮复习时,是按模块进行的,但在复习中老师感觉费力,学生掌握得不理想,不利于达到高三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对学生历史成绩的迅速提升产生了很大影响。于是我立即进行了调整,打破了模块结构,按专题方式进行整合。例如,将必修1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选修1的商鞅变法整合为一个板块;必修1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与选修1索伦改革整合为一个板块;等等。结果发现,事功参半。
2、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必须正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真正内化为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需要一个过程,历史新课程的实施无疑把对教师的要求提到了一个很高的理想的高度,这样的要求对于刚从传统教育转型过来或还没来得及转型的老师而言难免有些勉强和底气不足。知识积累中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出现,一桶水不足以应对一碗水的感觉。
第一,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还很模糊,还不深入甚至不正确。单凭几次短期的培训难以彻底转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和习惯。
第二,新课程对老师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在新课程历史教学要求使学生体会、经历科学知识的发现与探究过程,事实上很多教师对某些知识的探究自己都不甚明了,这又如何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呢?
第四,如何科学地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到师生双方面素质前提的难题,要求老师有很高的教学艺术。引导得不好,不仅技能难以锻炼,过程与方法难以正确形成,甚至连基本的知识也难以掌握。
3、考试与新课标理念如何紧密结合
当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几乎都还是以学生成绩与升学率为主,考试仍然是教学的导向和指挥棒。现在的考试方式也只停留在课改前的那种考试方式,新的考试方案还没有出台,为了确保评价不至于落后,老师情愿回到旧的圈子里。这导致教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却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子上,我们知道,应试教育训练扎实有效,学生的学习紧张严密有序,师生缺少的是个性的张扬;新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等,学生活跃积极主动,但不能静下心来扎实训练,也很难有训练的时间,所以,新课程与“应试教育”的长处有效结合是教师们最为困惑和关注的问题,如何把考试与新课标理念紧密结合,体现考试目标的多元性,如何做到?
4、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化,让我们教师感到难以把握,到底应该怎么把握,把握到什么程度,心里没底
起初我们摆脱不了原来历史教学大纲对我们多年的影响,因为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是硬性的,它严格规定了知识点及各知识点的准确的分层次要求,对于没有达到大纲要求和超纲有十分明确的界限,而课程标准对科学内容的规定则比较宽泛,很多情况下对知识的 学习没有给出硬性的规定,给教师留下了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去开展历史教学,同时由以往重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化,让我们教师感到难以把握,到底应该怎么把握,把握到什么程度,心里没底?如何做到关注全体又关注差异,如何让60多人都有效的参 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如何在这样的大班额中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怎么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收放有度,至今扔困扰着我们教师。
5、以专题方式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大,而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多困难。而且以专题方式教学复习,这就人为地割裂了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政治事件的形成往往与经济事件、文化事件紧密联系,单独学习政治史是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的。   
6、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史料,必须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而学生负担比较重,时间很有限。
7、高考试题与课标内容的差距,老师在衔接上很难把握一个“度”。
但我想:迷茫归迷茫,书照样要教,而且还要教好,并且还要确保所教学生在2013年夏季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怎么解决呢?这便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最现实的课题,办法只有一个:摸着石头过河,边想边过。 
第二方面:措施与对策
新课程、新教材、新考试模式需要新观念,历史教师如何面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明确新的教学思想,寻找符合高考模式的新方法和新视觉,以利备考复习教学。其实,复习教学的策略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看它的效率和质量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突破:
1、指导思想
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落脚点,以增强复习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着眼点,认真搞好高三历史学科的复习教学工作。
2、复习方式和要求
高三历史复习,我认为实行三轮复习:一轮按章节(基础知识系统复习),二轮归专题(专题知识复习),三轮搞强化训练(强化练习训练)。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第一轮复习按章节并单元的形式进行。这是最重要的一轮复习。复习顺序是《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或《选修三》。重点是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历史,要“死”去“活”来。复习要细致、全面、深浅适度。备课既避免炒现饭,又有新义;既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又伸缩有度讲练结合。复习进度基本按章节安排课时。第一,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第二,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第三,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另一方面要查漏补缺。第五,“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
12
     来源:网络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