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课改新论 >  阅读文章

文明史观与高中新课程教学

阅读:5416 次  我要评论(1)  收藏  2011/1/15 8:23:46
新课程强化了精神文明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在必修课中,前所未有的加重了文化史的比重,将反映精神文明成果的文化史内容提升到整个高中课程的三分之一的比重,并单列为一个必修模块,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人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成就和内容。在选修课中,更是大大加重了文化史的分量,除《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以外,五个选修模块都与文化史有关,其中,《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都属精神文明的范畴,据冯一下先生统计,在整个高中历史所设的九个模块中,文化史约占到3.8个模块,仅少于政治史,而大大超过了经济史,由此表明,在新课程中精神文明的地位是大大提升了。
在一些具体的提法和表述中,课程标准与相关教科书也注意使用文明史观的术语,抛弃和淡化了社会形态方面的理论和语汇,如古代部分,很少提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地主、封建统治阶级等概念;在论述中国古代剧变和社会转型时,不再提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在明清阶段特征的阐述中,抛弃了明清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说法,有的教科书认为明清是农耕文明发展的高峰,也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夜,当时“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4)新课标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都置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冲击下来认识;关于英、法、美、德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统一,也多是从近代国家政体、民主制度等角度来阐述的,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也都置于工业文明的范畴中加以论述。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握文明史观的内涵和观点,体现文明史观要求,引导学生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认识相关历史现象,应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依据文明史观整合教材。历史课程标准创立了模块专题体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初、高中教材重复问题,但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科自身的整体性,弱化了综合性,对把握学科体系造成了困难。学科体系在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历史学的体系既以历史为依据,又体现着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同时也是历史学家用以恢复历史的框架”。(5)课程标准弱化学科体系和体系凌乱的状况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如何整合教材,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的重要问题。运用文明史观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构建起体现历史发展进程的通史体系已被多数业内人士所认同。在教学中可运用文明史观,打破必修模块的划分,按照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兴起、工业文明的扩展的顺序,对课标和专题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构建起体现时序特点的通史学科体系,这对于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课程标准,应对高考具有指导作用。
第二,突出制度文明教学。制度文明是某一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体现和结晶。近年所出版的各类体现文明史观的著作都突出了制度文明的内容,如张岂之主编的《中国通史》,特别关注了各种典章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制度文明中的成就和贡献;马克垚 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更是将制度文明的内容置于重要的地位。课程标准顺应了这种学术趋势。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关注制度史的教学,改变历史教学中热衷于战争史、人物史,认为制度史“枯燥乏味”的不正常教学行为。应正确评价和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针对近年来学术界出现的贬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倾向,不少学者从制度文明的角度认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有的外国学者将其与四大发明并列,是中国对后世的重大贡献;当代著名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这些反面,在新教科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对中央集权制度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肯定。在教学中要吸纳这些新见解,阐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在学习资产阶级代议制时,要说明其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的进步作用,它顺应了近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完善了生产关系,开创了新的民主政体,是值得珍重的历史遗产。在制度文明教学时,还应结合我国的国情,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方面的有益成果,引导学生为发展社会主义的制度文明和民主政治而努力。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yuanzhaot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09-26] 读了之后很受启发,只有专业教师才能教好专业课程。jia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