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新课教学中的几种导入设计

阅读:95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2/23 13:43:49
新课导入关系学生对整节课的信心、注意、目标指向。我常常用力雕琢新课导入,尽量做到新颖,有趣。在《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课的教学中我先后设计了四个导入,下面谈谈看法。
一、以史料为载体直接导入
由于这一课理论性比较强,海禁政策和重农抑商这两个政策是学生仿佛知道但又陌生的话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老师采用史料导入以史料嫁接历史知识与历史的桥梁。
比如下面的几个例子就是采用了史料导入法:
例1:
崇本抑末载诸会典,著为常经,由来已久。
                               ——《大清会典事例》
例2: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明太祖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雍正帝                                           
设问:明太祖、雍正帝的话反映了历代统治者对于农业、商业是什么态度?重农抑商。
例3: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设问:材料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上的哪种思想?
例4:
《汉书》中记载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为什么回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前三个例子都是先出示有关重农抑商的史料,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解读这是何种政策,从而导入新课。我觉得这样的导入直接明白,但是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那些本身就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学生,他拿到文言文后的直接感觉就是头晕,不想学。这样老师的意图就无法实现。而第四个例子则是运用了教材中的资源,事先预习过的学生可能就会去想这是什么原因。没有预习过的学生也会因为这是出自教材的感觉熟悉、亲切。但是以这个为导入思维力度比较大,对高一学生来说可能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水平。
二、历史故事导入
    以历史故事导入,也是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而且如果用得好的话,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引起学生对整堂课的关注。在《古代中国经济政策》一课的教学中,我所看到的采用故事的导入有如下几种。
  附件大小:45K  附件下载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zywcoo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