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课堂导语的设计以及对课堂中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为切入点,以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及出乎意料的疑问和错误理解为新的教育增长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关键词 学生 导语设计 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堂教学由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改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强化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注重导语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的设计与运用,一定要与教学具体内容、学生学情等诸多因素紧密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导语结合的巧妙,则事半功倍。否则,适得其反。总而言之,一段令人称道的导语一般都符合短、精、准等特点。
1.1 短
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语言设计做到简洁、明白、易懂,这也是导语的要旨。心理学研究表明,在45分钟的课堂里,中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25-30分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讲授新知识,会事半功倍。如果导语过长,等到讲授重点知识时,学生的注意力则呈下降趋势,势必影响学习质量。只有短而精的导语才能在正式讲授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1.2 精
首先设计要精心,根据课文的内容及要求的不同设计导语;根据讲授课对象的不同设计导语;根据讲授课的时间、地点的不同设计导语;根据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设计导语。其次,语言要精炼,画龙点睛。导入语要深思熟虑,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东拉西扯。再次,讲解要精彩,要求抓住关键,发挥个性优势,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第四,内容要精当。生动的语言启发形象思维,能够取得“瞻言而见貌”和“文而入情”的效果。
1.3 准
简短导语中让新旧知识衔接的知识点要找准确。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为例,前面已经学习了ATP是生物体的直接供能物质,并进一步学习了ATP的主要来源是生物体的呼吸作用,那么如何准确又合理的引到“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可这样实施:ATP这种高能化合物含量较少,只能依靠快速转化,来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能量。ATP的合成需要细胞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较稳定的物质分解提供能量,这一过程即呼吸作用。
2.挖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资源
2.1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的兴趣点
教学应把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课前充分调查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所了解的程度,以及学生头脑中有多少相关生活经验,并收集较多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引入基因工程这一节时,考虑到学生通过电视或网络,对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应该有所了解,但学生到底了解多少呢?可设置问题“能否让禾本科植物也能固定空气中的氮?”、“能否让细菌吐出蚕丝?”。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一下子激活了学生内心深处已有的相关知识,加强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沟通,所授知识不在局限于教材,而是深入到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当中,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有效地把“学生视野中的生物学知识”和药讲授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欲望。教师可以从学生回答中了解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明确学生到底对哪些知识感觉比较模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2.2 利用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资源
在学生生成的课程资源中,学生的正确答案、独到的解题思路、精彩的见解,常常容易引发老师的关注,而对于学生的错误却较少重视。其实,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就是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就是需要突破的难点。通过错误。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不足,发现他们思维中的疑惑和困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有效地切入点。
2.3 学生的差异是一种课程资源
学生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思考、经历、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课堂上学生一句无心的话、一个突发的念头都是他们身临其境的不自觉行为,是思维的真实流露,有些问题完全超越教师的思维,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但这些问题能拓宽思路,能引导教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挖掘,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教师应该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究成果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珍视学生的“奇谈怪论”,要给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充分暴露出学生思维上的差异,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