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数学学法指导

阅读:204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0/21 14:44:33
数学学习应是一个“学(习得)、做(练习)、想(策略、反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过程。对于数学学习,操作运算行为是数学认知的基础行为,但如果学生在对概念、法则等了解甚浅,甚致还处于模糊不清状态时就去解题,就去解有一定难度的题,在解题过程中又缺少对“双基”及解题过程的回顾与反思,而仅仅靠盲目的“熟”能生“巧”,那么,这样的“熟”是什么“熟”呢?可能只是解题“套路”的“熟”;这样的“巧”是什么样的“巧”呢?可能只是一些解题“小巧门”而已,恐怕很难真正获得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观念。常常是题目做了一大堆,方法还是老一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教育工作者教学的行动指南,不应只是讲课与布置作业,考试与评讲试卷,不能用练习册、练习卷去填满学生的课余时间,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用途,它本身就是个工具。另外,中学学习是个打基础的过程,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发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所以,归根到底是要教给学生学数学的能力。下面从概念学习,怎样解题,怎样复习三个方面来谈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一)概念学习
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教学过程的教学。也就是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教学,要把来龙去脉给学生讲清楚。比方说一个公式,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公式是如何通过具体问题把它推导出来,并将它抽象为一般的结论,成为一个公式、一个定理的?要给学生把这个讲清楚。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他能够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他就不会去死记硬背。第二,把这个给学生讲清楚后,他就能自己主动学习,并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怎样解题
学数学就要做题,做数学题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提出三种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应该是先做后看。先做题,做完后再看同学怎么做的,老师怎么讲的,再看参考书怎么写的,然后去比较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有比较有鉴别才有收获,懂得哪种方法好在什么地方,掌握这一点,可能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对于学习能力稍差一些,基础稍稍一般一些的同学,可以边做边看,做了一部分,做不下去,可以请教一下别人,可以翻翻书,找找资料,受受启发再做。第三种,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先看后做,可以先问问别人,或是找老师帮你点一点可以怎么考虑,再自己动手做,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提高。
具体做题时有三个步骤:想一想,做一做,看一看。看到题目后,想它涉及到哪些基础知识,哪些基本方法,想它考你什么?拿到题就动手做题习惯不好,很盲目,时间浪费了,还做不出来,想好了再动手,不管能不能做到底能不能做对,都得要做,回头看一看,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书上怎么讲的,老师怎么做的,回想联想再猜想,这样一比较,就能领悟到很多东西。
数学题靠做。对于教师来讲,要告诉学生怎么做题,帮助他克服做题当中的困难,碰到一个问题,要先想这个问题可以分成几个步骤来解决,我们把它叫做难题分解法,即把一个难题分成若干个基本问题,如果学生有了这个分解的能力,什么难题都可以做。
所以教师要通过教学把学生的能力提上去,老师讲题时,要把为什么这样做给学生讲得很清楚,而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些死的方法,死的解题的模式,落脚点要放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能力。
     来源:网络  编辑:Steph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