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阅读:530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9/30 9:18:5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看到它对提升教师、发展学生、活跃课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看到随之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和问题。为此,我们对引起广大同行共同关注和焦虑的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反思与探索,以期化学新课程改革更加健康地向前推进。
1 新课改中存在的异化现象
1.1 教材“1+1现象普遍
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无论是从实际需要出发,还是从经济成本考虑一名学生以一套教科书为宜。但从实际操作层面上看情况并非如此,如笔者所在的地区各校所选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修订本·九年级》均是上教版,但超过三分之二的教师要求学生借阅人教版全一册教科书;甚至有的学校发给学生的是新教材,却完全按照全一册上的内容和章节顺序进行授课。在高中,化学1和化学2是必修教材,但在没有分文理倾向之前,80%以上的学校都要求学生借阅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和第二册;约60%的学校将在化学1和化学2中提及但没有原人教版教材上深化的知识一并补上。这就形成了表面上实施新课程,操作上一套新教材加一套旧教材的异化现象。
1.2 课时增加现象风行
新课改规定: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6学分,即在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再从选修课程中选学一个模块,并获得学分,即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根据这一规定选择报考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的化学课程,即学习化学课程所用时间不超过108课时。事实上他们学习化
学的时间远远超过这一计划课时,拿江苏2008年报考人文学科的应届考生为例,在高一年级各校安排的化学周课时为3~5不等,学年总课时为120~200之间,为迎接20074月的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在高二时各校还要为他们设置每周2~3课时的化学课。这样总课时就比新课程规定的至少多出一倍,从而产生了各校加课时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甚至非常严重的问题。
1.3 课堂失真现象严重
笔者在观摩各种新课改活动和教学督导活动中,最大的感受是化学公开课和常态课反差强烈,或者说公开课的失真现象严重。具体表现在公开课场面大,使用的媒体多,教师的假性设问多,学生的伪讨论、伪探究、伪活动多,更为突出的“如果没有探究性实验就不能称之为化学公开课”几乎成了潜规则。如有这样一节市级教研课,课题是化学1中的“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授课被安排在能容纳200人的阶梯教室内,笔者刚一踏进教室就闻到一股浓烈的氯气味;课堂上学生做了五个有关氯水的试管实验,教师分别演示了铁丝、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师还将本可以实验操作的氯气与氢氧化钠、氯气与水反应的实验改为用多媒体模拟;当教师要求学生讨论的指令刚下达,教室内顿时人气沸腾,讨论看似热烈,但学生表情上却没有丝毫迷茫;课堂上教师使用的PPT课件达21页。而“推门听课”等常态课,呈现的却是另一番课堂实录:应该是学生操作的探究性实验虽然学校有条件做,却被简化成了教师演示实验或验证性实验,有的教师可以做的演示实验却又被简化成了教师说实验、画实验或学生读实验;有的教师想用探究性教学方式却又显得方法生硬,犹如带着镣拷跳舞;更多的则一讲到底,授课方式却又还原到了课改前的“满堂灌”的陈式。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