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评上海2010高考语文文言文 稳中求变深含启迪
阅读: 665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0/6/21 15:21:00
分享到:
今年高考的文言文试题在有效考查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的同时,相对于去年命题,进一步丰富了考题的内涵,增强了对文章的文学性鉴赏的考查,并在一些难点上显示出对学生文言文学习思路的一些有益启发,平稳中寓有深意。
注重基础
今年的文言文试题从难度和考点上都与往年类似,注重于考查学生的文言文基础。17题词语解释及18题对词汇用法和意义的考查都密切结合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内容,没有过偏、过难的词汇出现。19题解释句子中,除“讽”字含义稍冷僻外,难度控制仍十分得当。24题选择正确句意,句中“听”字含义与《陈情表》中“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相近。基础题型的平稳和扎实,确保了对学生基础能力的有效考查。
选材回归
相比于09年高考的文言文,今年的文言文体裁对往年有所回归。往年命题中第二篇文言文体裁一般为文学性较强的写景、抒情或说理的散文,而09年首次出现了说明文,今年的第二篇选文《九疑山图记》则重新回归到写景图记的体裁。此文的出现,也使考纲中对于作品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鉴赏的要求得到了落实。如第23题引导考生赏析划线句表现手法所形成的“以声衬静”的效果,第25题从句式结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使针对文言文的文学性赏析又重新回到了高考试卷中。
难点解析
纵观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使考生较为担忧的是对“超纲”词汇的把握。高考考试手册的附录中已给出高考文言文300个常见实词表,但文言文选段均来自于历史的文本,而不是根据实词表生造的语段,因而少量“超纲”的词汇的出现在所难免。
第一篇选文是欧阳修为叔父欧阳晔所作的墓志铭中的选段。其中“不辄受人之遗”的“辄”字,在高中课本中作为虚词多次出现,但在此文中却解释为“擅自、随便”,恰是学生们尚未接触过的。又如“命公往籍之”的“籍”,释义为“登记财产,予以没收”。这些词汇虽然没有直接的得分点,却影响着同学们对于文本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如何更好地去把握这些“超纲”词汇?笔者认为这次命题中出现的变化恰好提示了同学们应适当地改换学习文言文的思路:在形成扎实的基础积累后,还须达到更为灵活全面地阅读并掌握文言文的能力水平。如“辄”字,结合前文中的“非其义”--若不符合道义———便能推测出“不辄受人之遗”含有不随便接受别人馈赠的意思。又如“籍”字,在文中出现两次,结合前文僧人有非法获利的嫌疑,与后文欧阳晔“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的提议,可以推测出“籍”含有没收的意思。
在文言文阅读中,顺畅地理清原文意思是做好题目的首要基础。故而,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只是背诵积累,在此基础上结合逻辑分析进行语感训练是极其有必要的。
意见与建议
与往年的高考文言文语段相类,今年的两篇语段都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删改。然而对比原作,一些删改之处仍值得推敲商榷。如第一篇中,“自为布衣”前原有“公为人严明方质,尤以洁廉自持”句,“初为随州推官”前原有“其莅官临事,长于决断”句,因21题中考到欧阳晔的品质,此二句显然对答题有明示,故而回避删去。但从文章结构来看,这两句恰是主脑,删去后文气难免涣散,破坏了欧阳修原作的内在逻辑,殊为可惜。
来源: 东方网 编辑: yanzi123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