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遏制高考舞弊“人防”重于“技防”
阅读: 491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0/6/17 10:08:00
分享到:
 
两日有多家媒体报道,在端午节出游的人群中,刚刚结束高考的考生和家长占了很大份额。对于那些在考场上自我感觉不错的考生而言,这个端午节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尽可放松心情畅游大好河山,清华、北大的校门已遥遥在望,走进去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且慢高兴,有道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怕只怕待到放榜之日,名校梦成为一枕黄粱。央视《新闻1+1》节目14日报道说,经中国青年报记者长达7个月的卧底暗访,一个涉嫌跨省组织的替考团伙在北京浮出水面。这是一个似乎能够打通各个环节、组织严密的枪手犯罪集团,考上北大、清华枪手可得到7万元,且多年操作从未失手。
  高考舞弊事件年年发生,且作弊手段日趋高科技化。而这条新闻最令人震惊的地方,不是作弊的科技含量有多高,恰恰在于它的原始——即由枪手直接进考场代为答卷,明目张胆地上演“真人秀”,不需要任何技术装备。这种低端的作弊手段是如何做到“从未失手”的?央视的评论指出,根据一般的认知和常识,如果没有既能一掷千金、又能手眼通天的家长配合,如果没有教育、公安等部门“内部人”的一路绿灯,要想进行这样规模、程度的高考替考,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近读世界史,悟出了一个道理——英、法、德、意、俄、日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较中国容易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封建时代等级森严的制度极大地阻碍了社会发展。以日本为例,明治维新前,天皇、幕府、武士、平民等各社会阶层皆为世袭,甚至连不同级别的武士也是世袭罔替,一个竹枪武士的后人永远成不了带刀武士,因此明治维新能够取得绝大多数社会阶层尤其是中下阶层的支持。而中国包括戊戌变法在内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之所以屡屡失败,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具有某种优越性——士、农、工、商等社会阶层并非铁板一块,可以互相转化,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科举考试,寒门学子亦有机会晋级士大夫阶层。科考这一伟大发明极大地缓解了社会矛盾,因而使得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呈现出超稳定结构,在风起云涌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屹立不倒。辩证地看,这种超稳定结构虽然延缓了中国社会的变革速度,但蕴含于其中的“流水不腐”这一治国智慧到今天并未过时。
  今日之高考可视为古代科考的延续,皆为通过能力测试擢拔人才的方式,因事关个人、国家前途命运和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公平竞争当为第一要义,一旦游戏规则不被遵守,其所带来的危害性巨大,不仅仅是对那些刻苦学习而无望跃过龙门的寒门学子不公平,更重要的是它挑战了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进而言之,它会让普通阶层尤其是底层不再相信这是一个“人人都有机会”的社会,从而加剧社会阶层割裂,甚至造成社会阶层凝固,对国家的长治久安而言,这是最危险的信号。从中青报的记者调查看,要求替考的多为官员或富豪的子女,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世袭罔替”——在古代社会一般来自君王的任命,在今天的社会则通过动用权力和金钱来作弊。
  近年来为防范高考作弊,金属探测仪、信号屏蔽仪、微型耳机探测器等各种技术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然而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权力和金钱面前,这些技术反制手段不堪一击,人家只消采用最原始的作弊方式,即可摧枯拉朽般突破所有壁垒。原因很简单——制定规则、监督规则执行、操控技术设备的都是人,只要人被俘获,规则和所有的防范手段都是摆设。这提醒我们,减少和杜绝高考舞弊的关键不是“技防”而是“人防”,而且防“内鬼”的重要性远远大于防“外鬼”。
  正是基于科考的极端重要性,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科场舞弊中的作奸犯科者都处以严刑,有清一代更是明令,凡在科考中舞弊的官员一律处死,咸丰八年的顺天乡试被揭发出有官员舞弊,主考官、当朝一品大员柏葰因此被朝廷诛杀。遏制高考舞弊,同样需要严刑峻法,对无视规则者决不姑息。
来源: 春城晚报 编辑: yanzi123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