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语文:高考成语复习全胜方略
阅读: 1901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09/4/16 10:30:45
分享到:

 

【考点探秘】

成语考查是高考语言知识测试的一棵常青树,题型和难度多年来也一直相对比较稳定,每年都有一题,分值3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Ⅰ卷,让考生在包含着成语的四句话中选出成语运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句话。其考查的重点:一是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是望文生义;三是适用对象弄错;四是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是语境或逻辑错误。而在试题中出现的成语,大多数是在各类书刊中比较常见却容易用错的。

【命题走向】

随着高考的深入,成语辨析也正逐步向细化、深化和情境化的方向发展。除考查成语的常规用法之外,一些成语的非常规用法也正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比如两栖性成语、形似性成语、成语与语境的特殊语法搭配等,正成为考题的热门选择。所以,我们在平时除了广泛积累外,更应掌握成语试题的命题规律,把握题型走向,做到有章可循,提高成语辨别的能力。

【应对策略】

一要掌握知识要点。一般来说,成语有三个特点:一是结构定型。成语都是以一个完整的定型的结构形式出现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二是意义完整。这些固定结构所表示的意义,一般都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绝大部分都是抽象概括化了的,总是以一种特定的整体意义出现的;三是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这些固定结构都是组句的备用材料,它们的作用相当于词。

二要熟悉典型错例。成语运用常见的错误主要有望文生义、褒贬不一、用错对象、轻重失当、前后矛盾、形近混淆、搭配不当、不合语境等,对这些错例感受多了,辨别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要加强针对性训练。重点掌握结合语境辨析和借助语法分析两种方法。

【决胜技巧】

一、注意整体意义

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现成语,有其整体意义。因此,理解成语时要根据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不要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如:

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例句中的“买椟还珠”,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根据本句的表意,此处使用的词语应该用来批判有的国家采取的措施过于急功近利,而不是取舍不当。所以,整体意义误用。

二、注意形似神异

一些成语,从表面上看起来,它的构成语素十分相近,但意义却相差很大,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等。另一类是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这两类成语极易混淆,应多多比较,清楚地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如:

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例句中的“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的意思。在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表示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三、注意感情色彩

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是非明了,好恶明晰。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如:

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例句中的“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用在“选手们”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四、注意适用对象

每个成语都有比较确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适用范围,弄错了搭配对象,就会造成因成语和对象之间的错位而误用。如:

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例句中的“珠圆玉润”是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此处用于修饰人的穿着是不合适的。

五、注意语法逻辑

有些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其与整个句子前后的语法关系,从成分是否搭配、语序是否正确、表意是否明确、逻辑是否合理、表述是否精练等方面来辨别成语的正误。如:

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例句中的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它不能作“创造力”的修饰语。

六、注意语境要求

成语的运用与语境密切相关,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注意语境要求就是从成语前后的语句来辨别它们内在的关联、照应、衔接、过渡等是否有问题。如:

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例句中的“宛然在目”的意思是“好像就在眼前”,与句子的语境所表达的亲眼目睹意思相反。

七、注意“一语二用”

一般情况下,人们不能改变成语的含义,但有些成语在特定语境中可以改变其常规用法而产生一种临时的意义,这种“一语二用”现象,在辨误时应予以关注。如:

最近微软的比尔•盖茨先生访问中国并推出“维纳斯”计划,这在我国信息产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例句中的“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和风潮,多含贬义,而在这里却是个中性词,表明“维纳斯”计划对中国信息产业界影响很大。

八、注意习惯用法

有些成语不但具有约定俗成的意义,而且也有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如:

搞好群众关系对工作具有很大的作用,可是有人等闲视之。

例句中的“等闲视之”前面往往要加上“不可”、“不能”、“岂能”等否定词语,故这里不符合使用习惯。

九、注意隐含信息

成语当然要“整体使用”,但“整体使用”是指不仅需要从整体意思上去理解,还要明确成语内部的隐含信息(包括成语语素本身的限定、使用前提或条件等),如不注意隐含信息,只从局部意思去理解,就会造成断章取义的错误。如:

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死亡200多人。

例句中的“生死攸关”是强调生和死两个方面,而从整个例句来看,强调排雷工作的危险性,并不包含“生”的因素,这是由于没有顾及成语的隐含信息而造成了顾此失彼的错误。

十、注意回归本义

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决不能认为它用错了。如:

例句中的“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它的本义是简略概括。这里正是使用了它的本义,故正确。

(来源:《语文报·高考版》 王学华

来源: 《语文报·高考版》|http://www.jb1000.com/ 编辑: yuxiuyi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