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201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备考策略
阅读: 314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3/10/30 11:47:29
分享到:
高三两轮的高考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轮(2013年2月--2014年3月中旬)
  第二轮(2014年3月中旬--5月底)
  详细如下:高二下及暑期复习位置《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高三上复习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高三下人文地理及选修二的新课教学。
  第一轮(2013年2月--2014年3月中旬):采用适合的辅助教材
  重点是复习8本教材、单元知识过关复习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牢固、扎实,是不容置疑的,这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也是二轮复习乃至第三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具体做到:
  1、认识教材:以教材的章节为主要线索,合理利用参考书,让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脉络清晰、体系完整的联系图。
  2、图文结合,强化学生读图能力:读课本的插图,配套地图册的图。要做到图文互换、图图互换、以图示文、以文释图。对于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如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主要城市等)和主要区域的空间定位(经纬度范围、相对位置、主要地理事物的特征),还要反复记忆,将各种区域图迭加起来记忆,逐步作到"胸有成图"。让学生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准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一般技巧。
  3、留意几个结合:注重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的结合;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的结合;配套图册与教材的结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结合;系统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的结合.
  而方法上应做到第一:学思结合。复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疑难中积极思维、增长聪明;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索的良好思维品质。第二:学用结合。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单纯的理论学习可能显得枯燥乏味,但一旦与实践结合,灰色的理论就会变得鲜活。例如学习完洋流这部分知识,提出秘鲁沿岸冬季出现雾的现象,日本为什么冬季偷袭珍珠港,让学生去解释原因,这样,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4、运用知识结构网络图,构建系统知识结构;巧用方框图,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总结。
  5、精选习题,强化训练: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等于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理解和灵活运用而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因此复习时我们主要是通过提供新情景、新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地练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节奏地进行同步练习和穿插练习;如复习人文地理时,穿插自然地理的练习,复习中国区域时穿插世界地理的练习。透过练习记忆、巩固知识;透过练习培养思维能力。现在的各种复习资料大同小异,其内容编排顺序以及其习题基本相同。由教师以"因材施教"的原则,自行编制学习资料和各阶段的习题。训练题不在于多,而在于针对性强和有效性高。
  第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大纲,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轮(2014年3月中旬--5月底):进行专题复习。本校采用了《优化设计》辅助教材
  1、解读考纲明确要求
  解读考纲有利于学生了解地理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特点,有助于学生明确地理知识范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从而为复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2、突出主干知识,加强知识整合
  地理教与学、复习与考试是要将最基本的地理原理、地理分析方法和技能传达清楚,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学会自己运用原理、方法和技能去解决新问题。地理教学与复习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想,形成一种能力。在每个知识点,每一区域复习中都应对这一点加以迁移渗透。
  3、整理热点专题,关注现实(海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国内外严峻的自然灾难;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地学新理论、新探索;人类面临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
  4、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加强读图识图能力训练
  区域地理具有基础性、常识性和综合性,所以区域地理也往往成为综合能力测试中地理试题命题的切入点,近年来,区域地理一直是高考文综试题命题的重要内容。考生区域地理试题方面失分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因为某一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导致"全题覆没"。具体做到:
  ①、区域地理空间定位的训练:选用典型试题如高考试题训练区域定位;通过经纬线训练区域定位。必须主学生知道重要经纬线经过的地区。
  ②、区域对比训练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的异同,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正确掌握各地理区域的不同特点。运用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要将同类地理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第三要将比较的内容逐项对比说明,不要把互不相关的内容各说各的。如云贵高原与德干高原的对比,非洲的热带草原和南亚的热带季风比较,世界各大洲地形的比较。英国和日本地理事物的比较等。
  ③、正确处理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
  在复习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时,不能脱离区域地理而复习系统地理,如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时,联系美国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如,在复习第二单元"大气"中的"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时,可以首先理清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气候形成因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降水状况等基础理论,再结合初中世界地理中的具体国家、中国地理中的不同区域进行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解运用能力。
  5、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查漏补缺,答题训练,给予心理辅导,考试指导.
  图表引路,巩固基础,查漏补缺。最好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有关图表或知识网络图。典题剖析,落实重点,突破难点。选择或编制综合性强、有一定代表性、有适当难度的例题,分析解答,落实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并从中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适当练习,训练方法,提高能力。
  6、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怎样审题,才能快速、准确的入题是学生正确答题的要害。从考试来看,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差,有的题意不明,有的误入圈套,有的思虑不周,有的答非所问,有的主次不分,的的重点不清,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复习中特殊在讲评试卷、练习中,要结合具体的题目,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审题能力的培养,尽量减少非知识性的失分。如在强化知识的运用和解题思路的培养、答题规范和速度的训练,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解题的"公式"和程序。、
  如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评价: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政策;限制因素:不利因素及自然灾害。答题时,避免要素的罗列,要具体区域具体叙述。
  7、强化地理学科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二轮复习中,还应适当注意应试技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解题通常有"三步曲":捕获信息→处理信息→整理答案。但高考试题往往是"非一般的、非常规的",需要考生具备发散思维与多端思维能力,所以训练时,不但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用实际去联系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模式。整理答案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很多学生对于开放性试题,虽然理解了,思路也正确,但就是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完整。针对这一情况,在平时训练语言表达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条理性。答案要分段,分要点,条理要清楚,脉络要分明,决不能长篇大论;②层次性。把有把握的、出色的答案放在前面,假如没把握,怕漏答,可以适当多答几条,但要将把握性不大的放在后面,对一些不很清楚的地理名词,可采用模糊答法。
  总之,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根据学习心理调控复习节奏做好复习计划,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资料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来源: 网络 编辑: 地理sikao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