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并不如“训令”般严肃,而实为一种人文积淀,展现的是大学之气度。欲对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与精神特质有一个简明概要的认知,过于庞杂的信息往往会令人眼花缭乱,不得其要。然而品读校训,却能够读出一所大学的精神内核。
诚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办学者在学校初建时就明文训令,虽年代久远,但古意盎然间仍生机勃发;武汉大学的“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则是办学者将业已形成的校园精神提炼而成,从而归纳现实,指引将来,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更多展现的是学校的人文气质与办学理念;北京舞蹈学院的“文舞相融,德艺双馨”更多打着学科特色的深刻烙印。然而无论由何种途径得来,也无论展现学校的何种特色,校训,都是历经时光淘洗与历练后所凝结的最精华的思想。品校训,如读校史、如观校景、如识校风,寥寥几字,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教育理念、文化氛围、学科特色与学子气质便跃然纸上,或简约朴实,或古朴厚重。这份大学无形的精神财富,对内是一种文化向心力,对外则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缩影,实乃大学之魂。
然而当前,校训“同质化”之风益盛,纵观高校校训,“团结”、“勤奋”、“求是”、“创新”已成校训的“高频”词汇。不顾本校实际或不辨本校风貌,盲目口号式的校训,实则是对校园文化的污损,劝勉作用更无从谈起。立意深刻、传承文化,反映大学之追求、学子之气质的校训,才能谓之好校训。于此,笔者暂取六所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大学校训共同赏析,于校训间,品读中山之气质、南师之品行、川大之理念、法大之不凡、南开之风气、河大之目标。
中山大学:博学 审问 慎思明辨 笃行
中山大学
原文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含义: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这块革命热土上创办了广东大学和黄埔军校。在当年广东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先生亲自确定并手书了“博学 审问 慎思明辨笃行”的十字校训,其现代意义也就是中山先生告诫学生的“革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革命。”无论是原来的广东大学还是现在中山大学,也无论如何沧海桑田,这十个字已经成为每个中大人的心灵支柱。
广州自由浓郁的气质为中大人践行“博闻”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而在其基础上的“笃行”则更为人所称道。不尚空谈,也不喜夸大宣传或“作秀”——中大对许多或可成为展示“亮点”的工作和成就淡然处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各大高校纷纷比拼大学排行、SCI名次的喧嚣之中,更是发出一声“中大精神”的清音。即使是声名显赫的体育冠军、文娱明星,在中大也过着相当平静的生活。“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这是校长黄达人眼中办学的最根本理念,在此理念之下,中文系本科生实行四年导师制,大一百篇作文、大二八篇书评、大三学年论文和大四毕业论文。建校八十余年,历史蹁跹,但严谨治学、知行合一仍然是中大人心中常驻的精神种子。
南京师范大学:正德厚生 笃学敏行
南京师范大学
“正德”源于《尚书·大禹漠》,意即“端正德行”。《左传》对“厚生”解释为:“薄征强,轻赋税,不夺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笃学”即老实认真做学问。“敏行”即勇于实践,善抓机遇。
南师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在她的办学史上,从来不乏名师。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郭秉文、陈鹤琴等曾先后在此主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吴贻芳、艺术大师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诸多名家大师曾在此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笃学”至此,南师大的学子在这如画风景与如云名师的熏陶之下,也自有一股飘然清逸的气质。
“人本”与“德行”思想是师范类高校的共同灵魂。华中师大的“立德树人”,湖师大的“仁、爱、精、勤”,与南师大的“厚生”一样,无不倾注着浓烈的人性光辉,激励着未来的师者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品格厚待学生,感化学生。在1902年创建三江师范学堂以后的十余年间,南师开女禁,首创大学男女同校,开全国暑假学校之先河,这些对我国原有的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大胆而具有开拓性的实践与改革,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而现在,南师的转专业政策较很多高校都更容易也更人性化:每年4月都有转专业考试,允许30%的学生自主转专业,一般只需大一课程全部及格,通过转专业考试即可在大二转到新专业。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四川大学
语出林则徐书室的一副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即要象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
提起四川,不得不提到火锅。细火炖制的汤底,以选料讲究的汤卤调制,上得桌来,各色菜品在滚沸中尽展美味。这样一份精心酝酿后的淋漓与包容,正似川大的写照。
川大以1896年创建的四川中西学堂为肇端,彼时,她坚守着老校训“精韧不怠,日进有功”的精神内核,不断精心夯实着基础,在中国大学合并大潮之前成功扩张。及至今日,历经“两院入堂”、“三水汇流”,前后融汇了不少蜀中名校精华后的新川大,渐入佳境。各学科如众水相聚,相互融汇,从而不断产生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005年,百年的川大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新校训,恰如其分地勾勒了学校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和学术精神,其中更恰巧暗嵌“川大”二字。
西南名都,竹溪佳处,胜在望江楼——川大校园内,自然名胜,人文荟萃,相得益彰。有人言,蜀地风景过于秀美,气质过于安逸,人长在此易满足懈怠。其实不然。2003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国内乙肝歧视第一案”便是川大师生们共同发起的一项大型公益法律维权行动。2003年之前,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被录用为公务员,且在找工作过程中也处处被拒,遭受歧视。“以宪法的名义起诉”——这群热血的川大法学院师生通过不懈努力,无偿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提供法律援助,最终慢慢改变了用人单位、广大群众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政府也通过修改条例,改变了一律拒绝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态度。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中国政法大学
“厚德”出自《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格物致知”出自《大学》:“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法大的精神永远充满着一种桀骜不驯的活力,一种直透事物本质的力量,她是高贵的、美丽的、自信的,她‘只向真理低头’,她以一种独特的气质影响着中国的法治进程。”网络上广泛流传着法大王涌教授的这番话。可以说,这段话是对法大气质的整体概括,也是校训的生动体现。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司法类高校,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法大与共和国共同成长。今日的法大,不惮于以“走进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享受全国最好的法学教育”为招生用语,因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尤其是法学科整体优势突出。温家宝总理亦称“中国政法大学是我们全国最高的培养法律人才的学府,学校承担着重大而特殊的责任”。2009年教育部学位中心的“法学学科评估高校排名”中,学校的法学专业更是在全国排名第二。
“人要厚德、学要明法、求要格物、心要致公”——今日,军都山下,小月河边的莘莘学子享受着从五十年荣辱兴衰总结得来的校训的启迪与润泽。“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是法大对学子的特殊要求。浓郁的学术氛围,则往往是人们迈入政法大学首先感受到的校园气息。法镜、法鼎、拓荒牛、法治广场,细节间,法大人“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不凡气度亦展露无疑。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南开大学
“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日新月异”,语本《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
南开历经战火的洗礼,“七七事变”后日军专门轰炸南开,使数十年惨淡经营的校产毁于一旦。即使这样,首任校长张伯苓先生仍矢志不渝:“敌人所能毁者,南开之物质,南开所不能毁者,南开之精神。”
南开精神,正是一种淑世为公、务实苦干、开放求新的精神,并以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核心理念。1919年,南开大学成立,张先生在南开定“公能”为校训,他希望南开能够培养有改造国家改造社会为人民谋福利的“干才”,而不是独善其身的白面书生。纵观当时各类学校的校训,除南开外,无一在校训中提出以“能”为主要要求的。
延续着张先生办学宗旨的遗风,南开始终重视着对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的的培养。三星电子中华区营销总裁对记者说:“我们喜欢南开大学的学生,他们合群,团队意识强,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出风头,而是团队的荣誉与利益。”在天津摩托罗拉,南开学子更是占据了研发部成员的40%左右,并因“知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而广受赏识。难怪南开的校友在回忆南开的时候,总离不开实干和踏实。“南开精神表现于行动者,是脚踏实地。南开校友做起事来最忌的是只说不做,浮夸粉饰。与其做大而空洞的宣传,不若任小而实际的工作。”
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河南大学
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含义是:通过学习实践培养优良品德,并将美好道德推己及人,必须达到完美境界而毫不动摇。
“夫国之强,强于学,一省亦然。” 在中华民国刚刚成立的1912年,正是由于当地一批有识之士的这个信念,河大才在“七朝古都”开封得以成立。彼时的河南,虽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但昔日东京繁华早已褪尽。委身小镇的河大,潜心学术,不事浮华,建国前期,国立河南大学便蜚声海内外。
作为中国最早的“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之一的河大,起步便已超前。然而在19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随着强势学科纷纷“出走”至武大、中南财大等高校。伴随着一批高校的崛起,河大却坎坷百般。
即使这样,“止于至善”的河大并未一声叹息。虽然自身实力有限,但河大从未放弃每一次请“外脑”帮助学校学科建设的机会。从2004年起,河大与中科院和社科院签署合作协议,每年邀请“两院”的博士生导师来河大开设近百门课程,此外,还有很多跟随“两院”教授完成项目的机会。虽身处中原腹地,在此平台之上,河大师生却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信息,聆听到最权威的专家观点,继而不断攀登学术高端。
好的校训之于大学的意义,正如信念之于人的意义——人无信不可以正言行,校无训不可以图发展。校训,作为一个标尺,不仅可以匡正学校发展思路,更可以激励和劝勉师生。日观校训,便逐渐受其感染,慢慢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自觉衡量自己的行为,直至最终依据这一价值尺度来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作者:曾紫倩)
最朴实的校训
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红专并进 理实交融
国家会计学院:坚持准则 不作假账
重庆大学: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最豪迈的校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明理 厚德济世
湖南大学:实事求是 敢为人先
上海财经大学:厚德博学 经济匡时
云南大学: 立一等品格 求一等学识 成一等事业
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最重修养的校训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兰州商学院: 博修商道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西南交通大学: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国外知名大学校训
哈佛大学: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斯坦福大学: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麻省理工学院:Mind and Hand(既学会用脑,也学会用手)
宾夕法尼亚大学:Leges sine moribus vanae (法无德不立)
牛津大学:Dominus Illuminatio Mea (上主是我的亮光)
悉尼大学:Sidere mens eadem mutato(尽管星物改变,我们的精神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