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一次尴尬,记忆犹新
阅读: 880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09/12/18 10:53:48
分享到:
一次尴尬,记忆犹新
省级专家周明媚推荐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知识权威,那最少我们应该让学生相信我们是追求真知的权威。学生会象李艳老师一样铭记这次经历。
 
指导教师马士年推荐“谁都会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但在老师身上却有不同的意义。”李老师态度诚恳,反思深刻,值得学习。
    记得三年前的一次文化生活课上,在讲到民族节日时,我向学生提问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同学们回答道有春节、腊八节、端午节、七夕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我说同学们答的非常全面了,就在我要准备讲下面内容时,一位同学举着手说还有寒食节,我印象中寒食和清明是一个节日,于是就斩钉截铁的说寒食节就是清明节。那位同学正着急着打算再说点什么,我向他摆摆手说不用再说了,我可以肯定,然后继续神采飞扬讲着后面的内容。
    我边讲边不时用自信的目光挑衅那位学生,只见那位学生憋红了脸,嘴里还嘟囔着什么,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后面的内容讲的很顺利,但有两次看到那位同学时,感觉他还有点愠愠不快。课后这件事一直在脑子里徘徊,寒食节和清明节到底是不是一个节日呢?心里慢慢地产生了怀疑,打开了电脑,发现原来寒食和清明并不是一个节日,而是指清明的前一天。(注: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怎么办呢?认错吗,想想自己当时的表情,这样岂不太丢脸了?如果不承认,感觉良心上又过不去。心里在矛盾挣扎,想起了高中曾背过一段古文,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古人的良训呢?谁先有"道",谁就是教师;谁有专"业"学问,谁就是教师。 教师不应受什么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 矛盾中决定在课堂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还讲了清明节的由来,及二者的关系,学生感动的听着介子推割股奉君,淡泊名利,以死明志,警告统治者政务要清正廉明的故事,我更发现了那位学生感激的眼神。 
    这或许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事,谁都会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但在老师身上却有不同的意义。回想起这件事,感觉影响不是那么简单。从表面上看,自己教学的内容出了偏差,及时的改正对教学质量影响不大;但回想起那位同学的神情,我的错误显然在当时对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或许已经影响了他对这节课其它内容的学习。
    回想起这件事,感悟很多,一方面是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准确,另一方面自己的师生观念有些陈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闻“道”在先,以“先觉觉后觉”;攻有专“业”,以“知”教“不知”。这是为师的新标准。还应“不耻相师”,做到教学相长。
    那么政治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呢?
    近代思想家黄宗羲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所以,政治教师不仅是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而且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所以政治教师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养,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的接受教育和指导。
来源: 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 wangli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