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提议:借高考东风 不妨设一个“知识节”
阅读: 719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09/6/8 17:26:39
分享到:

  昨天,全国1020万名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意味着包括他们的家人在内,全国至少有五六千万人在关注着这场不折不扣的“中华第一考”。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考生、电影《高考1977》的总策划汪天云教授兴奋地表示,如果设立一个“知识节”的话,肯定会对更好地推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高考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网友热衷同题作文
今天一上班,白领邱小姐就和同事们聊起了高考,还围绕昨天全国各地的作文题展开了讨论。邱小姐说,她所在的IBM公司的许多精英都是高考的亲历者,而且几乎都是带着成功与喜悦跨入大学进而来到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所以,每每谈论起高考大家都会由衷地自豪。
 “对于作文题,我们这些高考过来的人都会怀着一份开心和一份好奇的心情去思考,假如我来写该如何下笔。”邱小姐说,这几天许多年轻同事的MSN或QQ上都会有意无意地涉及到高考话题。新浪网在昨天中午语文卷解密后的第一时间便汇总了各地的作文题,从昨天12时02分上传的第一份帖子开始,截至今天早上8时,网民共写下了近3万条贴子来参评今年的作文题。而网上的同题作文,除了有叶永烈等多位知名作家的参与,更有一大批网民把写高考作文看作是一次年度的“知识大冲浪”。
怀旧高考触景生情
除了年轻白领,有关高考的博客圈也煞是热闹,写博的既有“文革”前的老大学生,更有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知青大学生,大家对高考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去年底提供的一份数据,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共有1.3亿人参加高考,5400多万人进入了大学,已经有3000多万名毕业生走入社会,今天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骨干、技术管理人员,主要是高校的毕业生。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说,每到高考时节很容易让历年的高考生触景生情,这既是一种怀旧,更是一种对获得知识的感恩,特别是在网络资讯发达的时代,大家通过写博客、上贴吧等形式,抒发对高考的追忆,这丝毫不会对今天正在赶考的后辈产生压力,反而会更添动力。胡教授说,高考应该是一种幸福的历练,“你看,那些写下‘告别黑色七月、跨入美丽校园’词句的人,其实都是带着一种调侃和苦尽甘来的心态,没有高考经历的人是很难体会求知的艰辛与快乐的。”即使是落榜者,他们在参加高考的过程中也获得了知识,高考成为许多人人生的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求知求学可借东风
何不把每年的高考变成一个全民的“知识节”?胡申生教授说,这是个很好的倡议,“现在各种吃喝玩乐的节日有许多,但催人求知、求学、求思的节日却不多,如果设立知识节,可以在这一天让更多的人借高考的东风,也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识水平来一次检测。比如,昨天我就在思考有关郑板桥的材料作文该怎样写,这也促使我去查阅了许多资料,也算作是一种知识长进吧。”
汪天云说,“知识节”的时间究竟是选择在现在的6月7日,还是放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12月10日这天更有意义,这完全可以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而且这样的探讨会很有启迪作用。   本报记者 王蔚
来源:东方网-新民晚报
来源: 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 yuxiuyi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