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北京异地高考落实难 两个北京家庭“战争”不断
阅读: 425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3/1/8 14:09:40
分享到:

两个北京家庭的异地高考战争

 大限将至,备受公众和学生家长关注的京沪粤异地高考方案到底何去何从?几个月来,每逢周四,在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教育部信访办偏僻的小院里,因为异地高考,京籍家长非京籍家长激烈地表达着各自的观点。

互联网上,京籍人士将支持开放异地高考的家长称之为异闹,并明确表示,北京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公共资源本来十分充裕,正是因为不断涌入的外地人口,严重影响了本地居民的正当权益,而开放异地高考则会使情况更加糟糕。

非京籍家长则认为,北京的发展离不开外地人口的贡献,异地高考集中体现了这座城市对自己的歧视。在教育公平的大前提下,自己的孩子不能因为户口而丧失更好的升学机会。

一纸户口能限制购房、限制摇号买车,这些我们都可以接受,但是关系到自己孩子的前途命运,我们就不能这样等着!教育部信访办门口,一位拿着请愿书的家长说。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了北京两个家有考生的不同户籍家庭,了解异地高考对他们的改变。

京籍家长:异地高考将带给我们空前的压力

找到王波是在“2013高考论坛。他在论坛上发表了一个我想和异闹心平气和谈谈的帖子,跟帖无数。

王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教育部信访办门口的请愿活动自己也参加过几次,但后来不再去了,因为那里想表现自己或者出于各种目的想出名的人太多,有律师、社会活动家,还有奇装异服的小青年,何况,2013年高考报名还是不允许非京籍考生报考,至少自己儿子考试的时候少了不少潜在的竞争对手。

王波坦言,异地高考给自己家庭带来的是压力。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按部就班地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在孩子上学前,他还没有太多顾虑,但现在他无时无刻不感到压力,时常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人口太多,在北京生活越来越多不便,如果异地高考的口子一开,带来的压力将是空前的。

具体到教育层面,当外地孩子还只是面对中考和高考压力的时候,北京的孩子面对的是入托压力、幼升小压力、小升初压力,中考和高考相对来说已经是重压后的缓冲了。这些压力,对家长而言,就是能力、时间和财力。对孩子而言,就是耐力和体力。

异地高考牵一发动全身,现有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现有人口的需求。我们的孩子上小学要考试,所以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学奥数、学围棋、学跳舞。进初中更是拼爹,拼孩子的毅力。除了交钱,还要看孩子有什么证书。有需求,就有市场,随之而来的是民间办学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教师到处走穴。据我所知,小学生大部分都在上课外班,甚至个别孩子仅奥数班每周就报了4~5个,孩子家长更是生活在疲于奔命之中。

王波说,自打儿子上小学起,他们夫妇就几乎没睡过一个懒觉,包括周末。因为儿子的英语较弱,从初中起,他就给儿子报了每周一、三、五晚自习后的课外辅导,周六日是奥数和航模的交叉进行。王波曾考虑过让孩子学一门艺术,比如钢琴、小提琴,但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实在无力负担每小时几百元的课时费。

即便这样,王波计算了一下,妻子每月7000元左右的工资都花在了孩子上学上。

日益枯竭的北京水资源、日益拥堵的交通、日益买不起的房子……在王波看来,北京再也承担不起人口日益增多了。

王波说,之所以发帖子希望和异闹心平气和地谈谈,就是考虑到非京籍家长也分两类人:一种是自己都无法立足,却强拉硬拽地要孩子也待在北京;另一种是在北京工作了很久,盼望家庭团聚,盼望孩子可以在北京高考。

王波表示,自己支持后者,只是担心政策推进得太快,变成虎头蛇尾或是半吊子工程异地高考的口子一开,恐怕很多人削尖了脑袋也要把孩子送到北京来学习,包括有钱的、有权的,结果恐怕就是真正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人的孩子没学上了!王波激动地说,这不是试验品或是烂尾楼,这赌的是孩子的后半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王波苦笑着说,儿子比自己想得开,曾公开反对自己去参加请愿活动没必要。儿子告诉王波,北京近几年的高考录取率都在80%以上,10个人里有8个能上大学,自己肯定没问题。

但王波追求的是让儿子不仅上大学,还要上好大学,上一本、上一本里的名校。对此,儿子更是不以为然,认为与其削尖脑袋进名校,不如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对于毕业后北京大学生依然面临就业压力的现状,儿子说自己不排除先去二线城市打拼几年的可能。

非京籍家长:面对女儿失望的神情,突然感觉自己很失败

找到陈恒是在腾讯QQ上的北京随迁子女高考群。这个群里,每天除了大量的发泄不满的信息外,更多的是有关异地高考的一切新的政策动态,其敏感度可比媒体。

20121219日,非重庆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方案公布当天,就引发了群里的大讨论。有人称之为直辖市的破冰之举,有人赶紧将条件与自己比对打分说看见了希望,但也有很多人悲观地说:现在的高考制度还不如古代的科举考试来得公平。

群里也不光是高三的家长和考生,一些高一、高二、初中孩子的家长也在群里交流经验。一位网名叫柏拉图的家长,孩子才一岁,他在群里说:对我的孩子来说,高考还很远。但作为父亲,我希望通过我的推动,让孩子获得在北京高考的权利。

群管理员给记者介绍了一位群里不爱发言但是大家都觉得他最吃亏的陈先生

陈恒的最吃亏,缘于自己被非京籍家长公认的最好的条件:家庭收入高,拥有北京绿卡、有房、有车、有稳定工作,是非京籍家庭中在北京享受到的待遇最好的。但是,在孩子高考问题上,绿卡不绿`

今年48岁的陈恒,是美国留学生,回国后在家乡湖北工作,2000年被派到北京总部工作,妻子和当时6岁的女儿也一同到了北京。因为在外企工作,根据当时北京市的政策,陈恒很快便拥有了有北京绿卡之称的北京市(留学人员)工作居住证,女儿也顺利地在北京念了小学、初中,和京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谈起女儿,陈恒脸上有抑制不住的骄傲。陈恒的女儿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并且很早就表现出了英语方面的天赋,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直是小姑娘的目标。不过进入高二后,班主任老师的一次约谈改变了女儿的人生轨迹。老师提醒陈恒: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孩子无法在京参加高考,回家乡考试,教材和试卷都不一样,又要远离父母,所以建议孩子尽早转入学校的国际部,早早为出国做打算。

但这和陈恒原来的设想完全不一样。不是不舍得钱,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在中国接受本科教育后再出国。陈恒说,让他更担心的是,国际部的风气不好,因为不需要户口,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报名,这些家境普遍优越的孩子在突然没了高考压力后变得互相攀比、甚至早恋。陈恒说,自己的女儿属于比较乖巧的孩子,刚刚转入国际部的时候,非常不适应,经常抹眼泪,一年多了,虽然情况逐渐好转,他们两口子也在尽力为她描述国外的美好学习生活,可在自己心里,不放心和担心的因素比女儿多得多。

2013年北京高考不允许非京籍生源报名,就连此前一直呼声很高的拥有绿卡的人也被挡在了门外,这让陈恒很失望。

知道消息的当天,他和妻子一夜无眠。面对女儿失望的神情,陈恒突然感觉自己很失败。但他仍对2014年的高考政策充满希望,毕竟马上北京就要出台异地高考的细则了,陈恒给自己打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他都认为女儿有参加北京2014年高考的资格,到那时候是复读一年还是出国要看政策的变化,陈恒说。女儿的想法和陈恒一样,如果后年可以在北京参加高考,她愿意复读一年。

对于那些打击异闹的言论,陈恒并不放在心里。他说,自己的日子过得挺明白,现在那些北上广反对异地高考的家长,其实都是既得利益的享有者,假设有一天自己的老家湖北变成分数低、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现在这些拼命反对异地高考的家长估计会第一时间变成异地高考的拥护者。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编辑: yan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