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北大实名推荐制引热议 反对者担心导致招生腐败
阅读: 467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09/11/16 16:17:56
分享到:

北京大学118日晚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按照此方案,部分地区中学校长的一纸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的审核,其推荐的学生便可以免考,直接进入面试阶段。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名校,北大的这一招生新政立即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一时间众说纷纭。赞同者认为北大的招生新政体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创新勇气,多元的招生途径有利于推动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而反对者则指出,这样的举措无疑会扩大中学校长手中的权力,给权力寻租造就空间,容易导致招生腐败

推荐制度引来热议

据悉北大此次推出的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方案,是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大学开展自主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将在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试行。首批试行的有北京、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陕西、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方案规定,获得北京大学实名推荐制资质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推荐信若通过该校相关部门的审核,其推荐的学生便可以免考,直接获得面试资格。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格。

作为知名学府,北大是众多学子及其家庭的最高梦想,通过校长推荐上北大的招生新政在网上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烈的讨论。在国内某知名网站作出的相关调查表明,约七成的网民对校长推荐制度表示质疑与反对。

校长推荐制度在扩大了校长权力的同时,也对校长的诚信道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保证校长推荐权的规范运用,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有网友说: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哪个优秀校长能抵挡得住当地的权势压力和金钱利诱?!举荐制度很好,只是把举荐范围限制在少数人手里,我看效果一定很差。

有网友提出,全校那么多的学生,校长能够了解每一个学生?校长实名制推荐也要有很完善的机制,很完备的手续,很具体的量化指标,不能由校长一手遮天一人操办,不能由校长喜欢推荐谁就推荐谁。

根据新的方案,只有通过北大审定认可的学校,其校长才有推荐权。不可否认,由于办学条件的地域、城乡差别,这些数量有限的入选中学必然集中于城市的重点中学。因此有网友质疑北大对中学的评审认定,是选人还是选学校?由此看来,中小学的名校之争,学生和家长学必名校的追求,将会愈演愈烈。

对于北大招生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尽管招来种种社会质疑,但是这项制度创新本身对于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的意义,仍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翟年祥认为,中学校长推荐制改变了人才选拔上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因为害怕可能产生的弊端,改革就此裹足不前。但是校长推荐不能依靠人治,而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量化考核指标,以避免校长个人的主观因素。

为破格录取开了一道窗?

兼容并蓄因材施教被视为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但是,长久以来,一卷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将很多在某些领域有着突出特长的学生挡在了高校门外,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与高校自主招生权力的下放,一些高校事实上已经开始尝试破格录取一些偏才怪才,但是由于缺乏制度保障,这样的做法并非一帆风顺。

今年,武汉市汉南二中学生周海洋在80多分钟内以古体长诗的形式,一口气挥就了题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长诗作文,被网友誉为最牛满分作文。但是由于周海洋的高考成绩未达到本科标准线,三峡大学对他的破格录取险些未获教育部门批准,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无独有偶,在单一的高考录取政策下,去年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了天才作家蒋方舟也曾受到舆论的广泛质疑。

客观来看,校长推荐制为破格录取社会优异人才打开了一道窗。多元化的招生渠道破解了唯分数论的高考制度弊端。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化,多元化的人才选拔培养方式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但是,校长推荐制不依赖于成绩的选拔方式,对于推荐人的诚信与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社会舆论对于校长推荐制度的担心与怀疑,首先源于对社会诚信的集体焦虑。

公众的这种忧虑并非空穴来风:从罗彩霞的高考被冒名顶替事件,到近来武汉大学爆出的校领导贪腐大案,再到中央音乐学院知名教授与女学生的考博潜规则,一系列事件暴露出社会诚信的缺失,甚至被视为象牙塔的高校也开始在公利化的市场浪潮中沾染社会不良之风。而在这种社会状况之下,如果没有严谨的制度约束,仅仅依靠校长的道德自律,校长推荐制如何避免人情、权力等外在因素的干扰,不得不令人担忧。

同时,有资格推荐学生上北大的中学只占少数,这样的制度设计也存在先天不足。不可否认,当前的教育资源分配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落差。那么,北大在审定中学资格时,无疑那些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重点名校机会更多,而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入选的可能性则微乎其微。对于大多数身处农村学校和城市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机会上的不公平。

摸着石头过河,改革需要制度护航

高考制度改革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指挥棒意义,是体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平的关键点。近年来教育部门陆续推出高校自主招生、高中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等措施弥补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缺陷,我国的高考改革在摸索中进行。

我国自2003年开始在22所高校试行“5%自主招生政策,如今已有76所高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其中北大、清华等高校已经突破5%的名额限制,自主招生比例达10%。作为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一种大胆尝试,中学校长推荐上北大制度探索多元的人才选拔方式,有利于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无疑是高考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

任何一种制度创新由于经验不足,都会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改革好比摸着石头过河,中学校长推荐制备受舆论的关注,也正是基于对于改革过程的弊端的理性分析与思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舆论的集体忧虑意识反而有利于改革趋利避害,顺利推进。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翟年祥认为,作为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举措,尽管中学校长推荐制的细节尚有待完善,但仍然值得尝试。关键是如何制定严谨细致的制度,克服制度创新可能产生的弊端,提高制度的公信力。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在提高了学校自主权力的同时,应该完善各项民主制度,加强对学校招生权力的监督,将各项招生制度最充分地置于阳光之下,才能避免权力寻租玷污高考制度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中学校长推荐制的推行,不但要注重推荐选拔过程的公开民主,如何对推荐入校的学生进行严格灵活的因材施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

 

来源: 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 yuxiuyi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