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历史上的一国两制给我们的启示——一国两制研究之二(邬德发原创)
阅读: 371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1/12/1 7:36:22
分享到:

    邓小平在谈到“一国两制”问题时,曾经指出:“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

史实的确如此,而且古今中外都有。
在古代,我国北魏时期,一国两制便出现了。
北魏是我国古代鲜卑族拓跋部落贵族建立的一个政权。据历史记载,鲜卑族拓跋部落原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小部落,过着原始社会的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强大起来,进入奴隶社会, 于315年建立代国。376年,代国为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所灭。淝水之战(383年)后,前秦瓦解,拓跋部首领拓跋珪于386年乘机复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建立后,通过战争,于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在此期间,北魏俘虏人口百余万。这些俘虏主要被分配给鲜卑族各级将士,成为为这些将士织绫锦、盖房屋、种蔬菜、牧牛羊的奴隶。《魏书卷长孙肥传》(长孙,系鲜卑族姓氏,原为“拔拔”氏)载:“太祖……南平中原,西摧羌寇,肥功居多,赏赐奴婢数百口。”天赐元年(公元404年)十二月,北魏王朝对赏赐给王、公、侯、子等国臣吏的奴隶数目还作了统一规定:“大郡王二百人,次郡王上郡公百人,次郡公五十人,侯二十五人,子十二人,皆立典师,职比家丞,总统群隶。”①此外,北魏王朝还在其故地论功行赏,割封土地。《魏书卷74尔朱荣传》(尔朱荣,鲜卑族人)载:“尔朱荣,……其先居于尔朱川,因为氏焉。……高祖羽健,登国初……率契胡武士千七百人从驾平晋阳,定中山,……诏割三百里封之,长为世业。”可见,当时在北魏鲜卑族内部和故地实行的是奴隶制度。
但是,在被北魏征服和统一的中原地区却早已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于拓跋珪敏锐地意识到,无论人口、文化,还是生产方式,鲜卑族都比汉族落后,因此,他并未强迫汉族退回奴隶社会,而是让封建制在中原继续存在,并任用汉族文人做官,建立封建制的政治机构。《北史卷21崔宏及子浩传》(崔宏系汉人)载:“崔宏,……少有隽才,号曰冀州神童,……帝素闻其名,遣求。及至,以为黄门侍郎,与张袞对揔机要,草创制度。”崔宏与张袞草创了什么样的制度呢?以官制为例,《魏书卷113崔氏志》载:“又置诸州刺史,……郡置三太守,……县置三令长,……刺史、令长之州县,以太守上有刺史,下有令长……”显然,这与汉人封建制的官制没有什么两样。至“昭成之即王位,已命燕凤为右长史,许谦为郎中令矣。余官杂号,多同于晋朝。”既然多同于晋朝,无疑是封建制的。此外,北魏还向平城(今山西大同,曾为北魏都城)四郊和其它汉人比较集中的地区移民并采取“计口受田”的封建生产方式。《魏书2太祖纪》载:“天兴元年(公元398年)春,正月,……辛酉,……徙山东(泛指太行山以东)六郡吏民及徙何(指鲜卑族慕容部)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工十余万口,以充京师……二月……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魏书卷3太祖纪》载:“五年(指永兴五年,即公元413年)……秋七月己巳,……徙二万余家于大甯(今河北涿鹿县),计口受田。……八月……辛未,……置新民于大宁川,给农器,计口受田。”
以上史料已充分表明,北魏政权确实处于一国两制之中。
在近代,独立战争以后至南北战争以前的美国,也一直处在一国两制之中。
1775年至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美利坚合众国,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开辟了发展的道路。但是,原有的奴隶制度并未废除。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规定,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由各州自己决定。还明文规定,逃奴必须归原主,并规定在20年内允许贩运黑人奴隶入口。正因为如此,独立后的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主要限于工商业原来就相当发达的北部,全国工业制成品90%都集中在这里;而南部则继续发展着原来就一直盛行的奴隶制大种植园经济。而且这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各自占据的势力范围还处于平分秋色的状态。1818年时,经过战争扩张后的美国共有22个州,其中蓄奴州与非蓄奴州各占11个。182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密苏里妥协案还明确规定:在北纬36度30分以南容许奴隶制扩展,以北禁止奴隶制存在。
近代史上美国出现的这种一国两制比我国古代北魏的一国两制更为明显。
在现代,抗日战争时期的未沦陷区,实际上也是一国两制的。
当时的一国是中华民国,这在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电文中就已经明确了:“工农政府改组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
在当时未沦陷区的一国之内,并存着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合作的不同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地区(简称国统区)和共产党领导的地区(通称解放区)。在这两个不同的地区内, 分别实行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
附件大小:87K 附件下载
来源: 教学资源网 编辑: dfwu432600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