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重点院校有关系,只要花钱就能买到学校录取指标。”“保送地方生,分数低者可录取……”高考结束后,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散发邀请函等各种途径诈骗考生和家长。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提醒,家长一定要多向有关部门咨询,不要迷信所谓的“内部关系”,以免造成财产损失。
去年,张某的儿子没有考上重点大学,张某却一心想让儿子上重点大学。后来,张某通过朋友洪某认识了陈某,陈某自称是国家部委某内参主编,张某儿子上学的事情包在他身上。之后,陈某又介绍张某认识了陆某,并强调陆某是北京某学院的院长,可以帮助办理去该学院上学的相关事宜,并以此为借口向张某索要了2.6万元“办事费”。一个星期后,“陆院长”迟迟没有办好入学手续。在张某的催促下,他们又找到李某。说李某专门负责为某重点高校招生,以此向张某索要5万元。在张某付给李某5万元后,李某拍着胸脯说绝对没问题。次日,李某便人间蒸发了。
城西区人民检察院马检察官介绍,在高校招生诈骗案件中,编造强大的社会关系背景是犯罪嫌疑人经常使用的伎俩。不法分子正是抓住部分考生家长企盼孩子上大学的心理,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招生政策、录取程序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设局诈骗。其实,这些骗术本身并没有多么高明,反倒是家长的某些心理弱点为他们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考生及家长,要通过正规渠道咨询招生信息。对于自己没有报考的院校,要通过正规的查询渠道鉴别真伪,一旦接到类似短信或电话,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