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象: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望江楼公园的崇丽阁迎来了不少学生祭拜文曲星,文殊院也迎来不少家长祈福
一个说法:即将参加高考的清月也到望江楼参加了祭拜,不过她说,更重要的还是努力学习,这个更多是给自己减压
一点建议:四川教育学院研究员姚文忠认为,以这种方式减压可理解,但不值得提倡,有时间还是用来提高成绩更好
昨日下午,正在读高三的杨景(化名)虔诚地走进了望江楼公园的崇丽阁,在二楼,他对着里面供奉的文曲星拜了又拜,希望自己高考能考好。还有不到一个月,又是一年高考时,不少考生和家长又开始“摩拳擦掌”为它的到来准备着准备,对于一些考生和家长来说,除了挑灯夜战、最后冲刺,竟然还有拜佛、许愿。
这边
学生到望江楼祭拜“文曲星”
和所有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一样,因为高考的日益临近,杨景最近觉得焦虑和紧张,嘴上蹿出来的胡子都没精力刮一刮。“听说望江楼公园很安静,就来看看。”杨景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自己在绵阳读高三,这个周末刚好到成都散心,而在望江楼公园里供奉的“文曲星”代表着功名,想到自己要参加高考了,顺便过来拜拜,也给自己一个定心丸。
也是今年参加高考的清月在表哥小龙的陪伴下来到崇丽阁。已经工作的小龙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以前自己高考时家里的大人也带着他去寺庙里许愿,希望考个好成绩。虽然最后还是和理想学校失之交臂,但拜了之后自己心里更放心、安心,所以家人最后还是去还了愿。“今年表妹要高考了,我也希望她拜完之后放松,就算一种心理安慰。”不过,对于祭拜一事,清月倒是想得很清楚。“更重要的还是努力学习,这个更多是给自己减压。”
公园方说:周末或高考前祭拜的学生不少
成都商报记者发现,大多数来祭拜的人都是要参加中高考的学生,而他们中不少人由家长陪同而来。除了崇丽阁里祭拜文曲星的学生外,公园里的祝愿横幅上也写着家长和孩子们的各种心愿。“希望考第一”、“希望考上清华大学”……
望江楼公园办公室副主任熊泽平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崇丽阁(也就是俗称的望江楼)二楼安放着传说中代表功名的“文曲星”,最近十几年来每到周末或高考前,总有不少学生前来祭拜,希望得到更好的收获。
不过对于这样的举动,公园方也表示了理解。“大家都是来减压的,也不是指望拜拜就能保证能考个好成绩,主要是对考前心理进行调试。”园方表示,由于望江楼公园内的天然氧吧效应,能更好地让学生身体状态得到改善,调整好积极的应试心态对考试有益,这也吸引了不少考生。
那边
考生家长前往文殊院祈福
类似的情况昨日也出现在成都市文殊院,不过这次的对象是为考生祈福的家长。
穿着黑色西装裤、暗花衬衫,看起来有些严肃的李女士,似乎和寺庙的气氛有些不合。她郑重其事点了一炷清香,闭着双眼,嘴里默念着什么,在文殊菩萨殿前,虔诚地拜了三拜。似乎觉得这个过程简单了点,她不甘心地向佛堂的师傅问道:“有什么办法可以保佑娃儿高考的吗?”听说寺庙的一侧有一点灯处,只要为祈福的人点上一盏灯,供奉在寺庙的香火里,就能持续得到菩萨庇佑,李女士赶紧小跑了几步。
李女士花了20元钱,在一张红纸上,写下女儿的名字,放进装烛火的灯盏中。因为灯塔有两人高,穿着高跟鞋的李女士颤巍巍地扶着楼梯,把灯盏放到最高一层,又小心翼翼爬下来。点完了灯,她又到每个佛堂挨个拜了一遍,生怕漏了一间。
寺庙师傅说:点灯最多的家长,一次点了42盏
李女士说,女儿在一所重点中学读书,成绩原本还不错,但越接近高考就越紧张,压力特别大。“我没给女儿说要来,怕她怪我迷信。”李女士说,其实她平时也很少来寺庙,但自己除了让孩子吃好穿好,给她的学习也帮不上什么忙,一时想不出什么办法,只能来寺庙祈福,寄托一下感情。
寺庙的一位师傅介绍,这两天来文殊院为孩子祈福的家长特别多,昨天一位家长为自己孩子点了15盏“智慧灯”,要持续点上半个月,“她说本来也想让孩子亲自来,但学习太忙了”。而点灯最多的一位家长,一次点了42盏灯。
专家说法
祈祷其实是一种对压力的释放
“家长学生的行为可以理解。”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伟说,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面临竞争的压力,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很多人需要借助一些形式来表达心愿,到寺庙祈祷其实是一种对压力的释放和心理上的安慰。“当然还有很多人是因为从众心理。”胡光伟说,一些家长学生听到别人这样做了,自己也就动了心,其实并不是真的把祈祷当作达成目标的有效方式,只是希望通过各种方法为高考这一人生重要的时刻尽力。
四川教育学院研究员姚文忠认为,学生和家长的祭拜行为是因为高考具有不确定性,大多数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需要在精神上找到弥补和安慰。以此减压可理解,但是不值得提倡,有时间还是用来提高成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