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解析版】河南省南阳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末质量评估考试(语文)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联考试卷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426 K
    上传用户jxzywjxzyw
  • 更新时间2014/2/25 10:59:0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诗意地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演绎出来的哲学命题,也是中西哲人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所产生的美好理想。这一理想表明:自然环境是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对“诗意栖居”的追寻,既是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建价值信念的过程,也昭示着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如孟子强调“天”与“人”相通的特性,要求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宋代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直接表达了人对待自然应该有的态度。道家创始人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类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自然的朴质本性,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之伴生的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诗意”情怀。
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表现为整体性的思想。古希腊哲学家往往把整个自然界视为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生命体,认为它是由许多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整体,其根基、源头或为“水”,或为“气”。这些整体性观点虽然朴素,但也显示出了生态思想的萌芽。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之义。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人那里——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