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精品】安徽第一卷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联考语文word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联考试卷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53 K
    上传用户青峰弦月
  • 更新时间2013/11/19 19:55:1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1
1
资源简介
安徽第一卷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联考
 文 试 题
主办单位:合肥皖智教育研究院
(考试日期:2013年11月16日上午)
命题、审题单位:
合肥168中学  滁州中学  安庆一中  全椒中学  淮北一中  蚌埠二中  芜湖市一中  池州一中  铜陵一中  宿松程集中学  太和中学  合肥八中  淮南一中  太和一中  太湖中学  安师大附中  绩溪中学  阜阳三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阅读题(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在自然美领域,从对动物的审美到对植物的审美,对山水的观赏由“比德”到“畅神”的转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处于狩猎生活时期的欧洲原始洞穴画作者,尽管生活在不乏美丽植物花卉的环境里,但他们着意描绘的只是经常与之周旋的野兽形象。我国仰韶彩陶,已有鱼、鸟、蛙等自然物的形象,但它们都是脱离各自的生存环境被加以表现的,几何化的写意手法和强烈的变形处理,表明这些自然物已变成象征符号,还谈不上自身的美。周秦以后,山川草木开始作为人的生活背景获得了自身的审美意义,然而人们主要是从“比德”的观点去欣赏它们的。
那时的人习惯于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事物的属性(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生物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自然物的美丑,就按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来评定,这实际上是一种“美善相乐”的观点。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提法,和《荀子》一书中所记的孔子“以玉比德”的观点,都可看成代表。这种用自然物比附人的德行的观点,虽仍有其片面性,却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已同实用感相分离,转为道德情感的满足,表现了历史的进步。《诗经》常以鸟兽草木比兴,作为抒发情意的借用物。《离骚》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都表明“比德”观念对艺术创作有着广泛的影响。由于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以物喻人的形象,所以就使自然物往往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如松柏喻坚贞,兰竹喻清高,直到今天还影响人们对这类自然物的欣赏。

对自然物的“畅神”审美观,是晋宋以后盛行起来的。同“比德”不同,“畅神”强调的是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从而精神为之一畅。它所尊重的,已不是自然物身上被人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