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十八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
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2.《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是周武王
A.维护宗法制的需要 B.笼络开国功臣的需要
C.学习先圣王的需要 D.安抚先代贵族的需要
3.“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儒家 B. 法家 C.道家 D.墨家
4.董仲舒主张“限民名田,以澹(赡)不足”,“塞兼并之路”。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反对土地私有制
C.初步提出了社会保障思想 D.主张建立平均主义社会
5.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 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B. 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C. 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D. 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6.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7.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A.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 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C. 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D. 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