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能力提升
地理事象判断分析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气象专家研究发现,我国旱涝灾害的发生和主要降水带的位置变化是由西太平洋高压的强弱和位置所决定的。当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向北、东移动时,我国北方雨量增多,易发生洪涝;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向南、西移动时,我国北方雨量减少,易发生干旱,南方情况则相反。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500 hPa平均副热带高压脊点经纬度位置变化情况。
材料三 2010年9月下旬到2011年1月,除山东半岛东北部外,山东全省120多天无有效降水,山东半岛受到了旱情的严峻考验。
(1)1952年和1970年相比,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降水和旱涝状况有何不同?
(2)针对山东半岛的旱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缓解?
答题对比
|
名师批阅
|
样卷展示
|
批阅1,解答第(1)题的关键是根据不同年代500 hPa平均副热带高压脊点经纬度位置的变化,并结合“西太平洋高压的强弱和位置”进行判断。该小题答题的失误主要是答案不完整,究其原因在于审题不清,识图不明。
批阅2,解答第(2)题时,关键是应结合题干要求针对“山东半岛的旱情”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回答。该小题出错的原因在于对“开源”和“节流”把握不准,造成二者措施混用导致失分
|
规范答案
|
(1)1952年,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偏西南,南涝北旱。
1970年,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偏东北,北涝南旱。
(2)开源:跨流域调水;人工增雨。节流:增强节水意识;调节水价;减少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和节水工业
|
地理事象判断类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