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点1 近代列强侵华与晚清政府的变化
(2023·高考湖北卷)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的法律在不断调整,这是清政府在变局面前寻找应对措施的表现,故选D项。
命题点2 晚清外交观念的变化
(2023·高考湖南卷)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
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
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
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解析:选C。薛福成认为,强国事事都想超乎公法束缚,有人就希望用公法来约束强国的行为;弱国则事事都力求按公法办事,但强国却未必用公法公平对待弱国。由此看出薛福成在出访多国、经历众多外交事件后,认识到在公法的实际运用中弱国受到不平等对待,所以需要自强来切实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利益,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虽然包含强国违背公法的信息,但并不能表明公法完全没有约束力,故“形同虚设”不符合实际,A项错误;材料中仅提及在公法的实际运作中弱国受到不平等对待,并没有强调弱国要摆脱公法束缚,B项错误;材料中薛福成对强国的行为并不赞成,“高度推崇”表述不当,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