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河北衡水高三检测)室温下,取质量和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各一片(已用砂纸打磨),探究不同条件下与水的反应(装置图如下),实验2的镁条放在尖嘴玻璃导管内并浸于蒸馏水中,实验3产生的浑浊物主要为碱式碳酸镁[mMg(OH)2·nMgC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序号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
|
|
|
|
镁条表面有微小气泡,且溶液较长时间无明显变化
|
镁条表面有较多气泡且产生气泡速率逐渐加快,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
镁条表面有大量气泡,溶液逐渐变为浑浊
|
A.实验1现象不明显,可能与Mg表面生成了难溶的Mg(OH)2有关
B.实验2比实验1现象更明显,可能是由于玻璃管空间狭小热量不易散失
C.实验3中HCO破坏了Mg(OH)2在镁条表面的沉积,增大了镁与水的接触面积
D.由实验1和实验3可得出“碱性增强有利于加快镁与水的反应速率”的结论
[解析] 金属镁与水反应生成Mg(OH)2,Mg(OH)2会覆盖在镁条的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故实验1现象不明显,A正确;实验2比实验1现象更明显,可能是由于玻璃管空间狭小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温度升高,Mg(OH)2的溶解度增大,覆盖在镁条表面的Mg(OH)2溶解,不再阻止反应进行,B正确;由于HCO可电离产生H+,从而破坏Mg(OH)2的生成,故实验3中HCO破坏了Mg(OH)2在镁条表面的沉积,增大了镁与水的接触面积,C正确;实验1和实验3得到的产物不同,故变量不唯一,不能由实验1和实验3得出“碱性增强有利于加快镁与水的反应速率”的结论,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