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一| 法治社会的内涵是怎样的
1.内涵: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2.原因
(1)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3.内容
(1)信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2)守法: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3)依法: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辨析] 有人认为,法治社会就是全社会信仰法律。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提示:除了信仰法律,还应遵守法律、运用法律。
老李家孩子在学校上课期间眼睛受到了伤害,导致视力严重下降。他不走司法程序,一味地想“私了”,没有什么依据地提出36万元的赔偿。教育局建议走司法程序更在理。向学校索赔,不走司法程序,就是学校想赔偿,这钱都没法出。没有依据的支出,是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如果走司法程序,学校凭判决书进行理赔,才合理合法。解决问题,不能只想怎么做对自己“有利”,还必须想到怎么做自己才“有理”。“ 有理”才应该“有利”。无理也想不择手段地获利,那就是无理取闹。不走正规渠道,信私不信公,信访不信法,首先提出巨额赔偿,当得不到满足时便走上访之路,当上访也无济于事之时,便以“一死了之”相威胁,制造舆情博得人们同情。把一件普通的民事纠纷,弄得沸沸扬扬。整个过程,酷似“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校闹套路。
(1)(依托案例分析,培育法治意识)老李的维权做法错在哪?
提示:法律没有得到信仰和遵从,纠纷无法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无法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通过意义分析,提升法治意识和政治认同)由此可见建设法治社会有何意义?
提示: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实现人人友善、平等、自由和有尊严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