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一| 新型民族关系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怎样的
1.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
(1)特点: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2)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历史:我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我国的结构形式
(1)民主: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2)集中: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4.新型民族关系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措施: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5.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1)民族平等
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③要求: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
①原因: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作用: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辨析] 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提示: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核心
①级别: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②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③权限: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4)特点
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③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④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5)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辨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7)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①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②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