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若无力偿还债权人的债务,债权人可以把他卖至第伯河以外的任何地方。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保护私有财产 B.缓和阶级矛盾
C.废除贵族特权 D.维护平民利益
A [根据材料“债务人若无力偿还债权人的债务,债权人可以把他卖至第伯河以外的任何地方”可知,《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不会缓和阶级矛盾,反而会加剧阶级矛盾,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贵族利益,没有废除贵族特权,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平民利益,D项错误。]
2.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了内容广泛、条文比较明晰的《十二铜表法》,实现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这一转变( )
A.目的在于维护平民的利益
B.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D.适应了外来移民的需要
C [“《十二铜表法》,实现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是平民的胜利,缓和了二者间的矛盾,故选C项;《十二铜表法》维护贵族的既得利益,排除A项;该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B项;该法属于公民法的范畴,排除D项。]
3.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的顾问抱怨:“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这反映了当时( )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愈发尖锐
B.应该抓紧健全直接民主政治
C.公民法已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D.急需进一步扩大帝国的疆域
C [由材料关键信息“罗马帝国建立”“人口众多”,可知此时罗马帝国面临的问题是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不能应对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和人口不断增加的新变化,故选C项。]
4.有学者指出:“在这样的法制基础上,帝国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员的来往大为便利……罗马文化的综合统一达到前无古人之境。”材料中便利帝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法制基础”是( )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D [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帝国”“大为便利”可以判断是万民法。其余选项是共和国时期的法律。]
5.对于统治者和法律权威的关系,罗马皇帝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上述言论表明( )
A.皇权至上 B.法律至上
C.“朕即法律” D.人人平等
B [根据题干材料“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可以看出该言论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6.对近代西方法律,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毫无疑问,其他国家的法律著作也同样如此。”材料最能说明( )
A.罗马法就是欧洲法
B.英、法、德三国法律相同
C.罗马法对西方各国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世界近代法律制度具有一致性
C [由材料分析可知,英、法、德的法律都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故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