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课标》对该知识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其中,对静摩擦力规律的认识应该包括最大静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对学生说是个难点,而摩擦力又是高中力学三类常见的力之一,是受力分析的基础。本节课学习的成败对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能定理的应用以及摩擦力做功与产生热能的关系等问题都将带影响,所以本节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这节内容的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究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体验摩擦力特点规律的发生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应高度重视本节教学过程;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对于初学者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和它产生条件;
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静摩擦力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3.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它产生条件,知道滑动摩擦力和压力成正比;
4.知道动摩擦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5.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6.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