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幸福之路》中,哲学家罗素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论述了自己对何为幸福、如何获取快乐的观点。他认为,现代人之所以不幸福,往往是由错误的世界观、伦理观或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不幸福的人并非更理性;幸福并非天赐,而是需要我们努力追求的。这表明
①哲学的意义在于解释内心世界的奥妙和规律
②世界观总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③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世界的一般看法和观点
④哲学家自觉地把人们的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1年7月11日,“第三届复旦大学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开幕式在复旦大学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近70所中学的150名中学生参加了此次开幕式。本届暑期哲学课堂为期6天,以“为学与成人——儒家哲学智慧探秘”为主题,开展了5场中国哲学专题讲座和4场通识讲座。此举
①有利于中学生从真正的哲学中寻找应对学习困境的现成答案
②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③是基于哲学揭示了社会具体领域的规律,能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④有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941年,毛泽东在品读西洛可夫和爱森堡合著的《辩证唯物论教程》时写了一条关于哲学基本派别划分的批语:“唯心辩证(黑格尔),唯心形式(德波林和中国的德波林派),唯物形式(法国启蒙者、陈独秀),唯物辩证,四者之中,只有最后一种是正确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是一种唯物形式的观点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蕴含唯物和辩证的思想
③“意识是否能正确反映物质”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根本标准
④“最后一种”的正确性在于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