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沫若根据甲骨文字形推断牛耕起源于股代;南京农科院《中国农学史》根据汉代文献,认为战国时北方先出现马耕,西汉时才出现牛耕;日本天野元之助著《中国农业史》,根据《管子》一书,提出战国时已使用牛耕的看法。这反映出
A. 历史叙述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B. 对历史的认识具有相对性
C. 甲骨文的信息最为可靠准确 D. 多重史料可还原历史真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郭沫若、南京农科院、天野元之助因为依据的史料不同,对“牛耕起源时间”这一问题,推理出不同的结论,反映出对历史的认识具有相对性,B项正确;中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同,不能说明历史叙述“随时代发展而变化”,A项错误;根据甲骨文“字形”推理出的结论,并非“甲骨文的信息”,不能判定其最为可靠准确,C项错误;多重史料得出多个结论,不能说明“史料多就可以还原历史真实”,D项错误。
2.在汉末兼并战争中,曹操因控制了汉献帝,使舆论大多倒向他这一边。如袁绍举兵攻曹操时,其谋士沮授认为:“曹操是兴义兵、奉天子顺义而为,袁绍攻曹乃是‘兴无名之师’的不义之举。”这反映出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