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几百年来,梁山泊英雄好汉的故事家喻户晓。一部《水浒传》,更使英雄好汉的故事深入人心。说起《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人们的直观印象是“造反”,而深层印象则是“忠义”。梁山英雄们的誓词“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更是一语破的。于是,《水浒传》被冠以《忠义水浒传》,“忠义为立身之本”成为梁山好汉的突出品格,水浒英雄们也被研究者们称为“成也忠义,败也忠义”。
虽或褒或贬,但是有个无可辩驳的事实,那就是“忠义”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象,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忠义”文化造成产生的。在我国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发展史上,“忠”与“义”在先秦之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在儒家的思想里,“忠”指的是尽心竭力为人办事,不分对上对下;“义”则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标准。为了防止这种“义”的观念越出“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之“轨”,朝廷的谋臣策士们有意在“忠义”二字连缀上下功夫,( )。这也正是梁山英雄们难以跳出封建意识形态的历史局限,以及在“替天行道”“忠义双全”思想的诱导下,最终被朝廷招安的悲剧所在。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但愿共存忠义于心……保境安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B.遇到困难的事就推给别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C.“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D.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