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器材
长约1 m的细线、球心开有小孔的金属小球、带有铁夹的铁架台、长约1 m的毫米刻度尺、秒表、游标卡尺.
二、实验原理与设计
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由周期公式T=2π,可得g=.因此,测出单摆摆长和振动周期,便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用秒表测量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计算平均做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得到的便是振动周期.
三、实验步骤
1.取长约1 m的细线,细线的一端连接小球,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让摆球自由下垂,如图所示.
实验装置示意图
2.用刻度尺测摆线长度L0,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d.测量多次,取平均值,计算摆长L=L0+.
3.将小球从平衡位置拉至一个偏角小于5°的位置并由静止释放,使其在竖直面内振动.待振动稳定后,从小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用秒表计时,测量N次全振动的时间t,则周期T=.如此重复多次,取平均值.
4.改变摆长,重复实验多次.
5.将每次实验得到的L、T代入g=计算重力加速度,取平均值,即为测得的当地重力加速度.
四、数据处理
1.平均值法: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和T代入公式g=中求出g值,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设计如表所示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
|
摆长L/m
|
周期T/s
|
加速度g/(m·s-2)
|
g的平均值
|
1
|
|
|
|
|
2
|
|
|
|
|
3
|
|
|
|
g=
|
2.图像法:由T=2π得T2=L,作出T2L图像,即以T2为纵轴,以L为横轴,其斜率k=.由图像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五、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而不易伸长的线,比如用单根尼龙丝、丝线等,长度一般不应短于1 m,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直径最好不超过2 cm.
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摆线下滑、摆长改变.
3.注意摆动时控制摆线偏离竖直方向不超过5°.
4.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
5.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以后摆球应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点时计数,要多测几次全振动的时间,用取平均值的办法求周期.
六、误差分析
1.本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是否固定,是单摆还是复摆,球、线是否符合要求,振动是圆锥摆还是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振动,以及测量哪段长度作为摆长等.
2.本实验的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单摆周期)的测量上.因此,要注意测准时间(周期),要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最好采用倒数计时计数的方法,不能多记或漏记振动次数.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应进行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
3.本实验中长度(摆线长、摆球的直径)的测量时,读数读到毫米位即可,时间的测量中,秒表读数的有效数字的末位在“秒”的十分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