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编辑
【苏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小说怎样“说”第10课溪鳗--矮凳桥的鱼非鱼衅家学案选修短篇小说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3金币 立即下载
2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2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苏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17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6/4 13:51:0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走近作者 林斤澜(1923—2009),当代作家,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原名林庆澜,浙江温州人。1937年毕业于温州中学初中部,因抗日战争爆发,离开学校参加抗日宣传工作。1937年12月入伍,在粟裕担任校长的浙闽边抗日干部学校学习,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组从事专业写作。1957年主要剧作结集为《布谷》出版。此后转为写小说、散文。第一部小说集《春雷》于1958年出版,“文革”期间辍笔。之后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力作《竹》曾改编为电影。1981年发表的《头像》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井亭》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短篇小说佳作奖,《去不回门》获首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其小说多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晚年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称为“怪味小说”。2009年4月11日,林斤澜因心脏和肺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同仁医院去世。 2.写作背景 “矮凳桥”系列和“十年十癔”系列是林斤澜重要的创作。“十年十癔”,顾名思义就是对“文革”时期奇怪行状的书写。“矮凳桥”系列源于作家的一次故乡之行。故乡给林斤澜的触动很大,而且几十年的变化与感悟似乎“一言”难尽,于是,从《溪鳗》开始有了题材相同并且具有紧密联系的几个短篇的创作。作品发表后,反响很大,促成了后来的“矮凳桥”系列。这组系列前后写了二十多篇,以人物为主,间以风俗名物,写得从容超脱,收放自如,在如语家常中有着极精细的雕刻,具有明显的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遗风,如浙江老黄酒一般淳厚绵长。(汪政《〈溪鳗〉重读》) 有人说“矮凳桥”系列具有传说性、迷幻性、寓言性,《溪鳗》是该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文脉?探究] 【温馨提示】 1~2题为同学们的自主探究题,一定要在自主解答之后再看答案哦。 1.本篇小说的语言曾受到汪曾祺等人的称道,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精品专题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