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二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第4课秋天学案选修短篇小说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苏教版(现行教材)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17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6/4 11:07:1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例:史蒂夫称他当年常到杰克逊家过夜,两人经常一起画画。
熟语积累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形容沉思不语。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也说驴唇不对马嘴。
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
心急火燎: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招摇过市:故意在公共场合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乳臭未干: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完全退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讽刺意),有时用来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
进退维谷:进退两难。谷,比喻困难的境地。
步人后尘: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
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舒克申(1929—1974),苏联作家、电影导演。生于农民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当钳工,后服兵役。1955年加入共产党。1960年毕业于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擅长写短篇小说。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居民》(1963)、《我的兄弟》(1975),中篇小说《在那遥远的地方》(1968)、《观点》(1974)、《晨鸡三唱之前》(1975),长篇小说《柳巴文一家》(1965),电影剧本《有那么一个青年》。
2.写作背景
舒克申长期生活在农村,作品以描写现代农村生活为主。他笔下的主人公大多是普通农业工人、拖拉机手、退伍军人等,部分作品反映苏联社会中存在的流氓、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等现象。作品语言通俗,乡土气较浓。
[文脉?探究]
【温馨提示】 1~3题为同学们的自主探究题,一定要在自主解答之后再看答案哦。
1.小说以“秋天”命题,意义何在?
[自主解答] 就像小说的结尾所写道:“秋天来了,秋天怎么会暖和呢?”小说用扫落叶的秋天来衬托主人公失去玛丽娅后的消沉心情,表明主人公的遗憾,暗示小说的主题。
2.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极其精巧,小说开头对菲利浦的性格描写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