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
A.民国初年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民国初年”不符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列宁装等服装颇为流行,西装没有成为社会时尚,故B项错误;“文革”时期服装主要是国防绿的军装,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故D项正确。
答案:D
2.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式服装在中国还只是少数猎奇者和洋务买办们的穿着,但到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开始广为流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制服日渐洋化,就连一些穷乡僻壤也不能免俗。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 )
A.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B.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
C.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及社会的进步
解析:该题是逆向思维型题目,注意题干中“原因不包括”。20世纪初期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并未结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观念转变的关系密切,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D
3.(2018·辽宁锦州市二模)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历史事件是一次性的,或自以为是独一无二的;杂事则反复发生,经多次反复而取得一般性,甚至变成结构。它侵入社会的每个层次,在世代相传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刻下印记……我们发掘琐闻轶事和游记,便能显露社会的面目。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在材料中,布罗代尔强调( )
A.日常生活的琐碎性使其不能成为独立、完整的史学体系
B.可以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考察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C.可站在欧洲史学家的立场从总体考察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D.史学家的主要工作是挖掘琐闻轶事显露社会的真实面目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我们发掘琐闻轶事和游记,便能显露社会的面目”,以及材料阐述的“琐闻轶事”和“社会的面目”之间的关系来看,论者强调史学家的主要工作是挖掘琐闻轶事以此显露社会的真实面目,故答案为D项;A项与材料中的“杂事则反复发生,经多次反复而取得一般性,甚至变成结构”不符,B、C两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C三项。
答案:D
4.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解析: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列强的入侵,西方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也传入中国,所以答案选B项,排除C项;A项说法太绝对了,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B
5.位于江苏无锡市中心的城中公园,原是建于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锡金公园,是中国近代史上由民众集资修建,具有现代“公园”意义和特征的公园,又称为“公花园”。这种公园的出现反映了( )
A.工业文明传入中国
B.辛亥革命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晚清统治者拒绝一切西方文明
解析: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故排除B、C两项;公园是由西方传入的,反映出西方的工业文明传入中国,故选A项;晚清统治者被迫接受了西方文明,排除D项。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