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经营方式
解析: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说明当地耕织结合的景象,故答案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商品农业的发展,也不能说明妇女成为生产支柱,耕织结合的特点没变,农村没有呈现生产的多样化,故其他三项错误。
答案:D
2.(2018·陕西安康市期中)《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这说明当时东吴( )
A.农业商品化加强 B.士族制度十分腐朽
C.不注重保护环境 D.地主田庄自给自足
解析:材料中的“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反映的是地主田庄经济,田庄经济存在自给自足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C三项。
答案:D
3.《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材料中涉及的都是( )
A.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解析:东西织室是西汉时在首都长安设立的服务于皇室的工场,只为帝王、贵族服务,属于官营手工业,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答案:B
4.(2018·山东曲阜师大附中期中)《清代外销瓷》的作者认为:康乾时期大量外销并被西方人作为官窑精品收藏的外销瓷其实并不是官窑产品,而是出自民窑。作者的主要判断依据是( )
A.产品用途 B.釉色区别
C.器物纹饰 D.产品质量
解析:官窑产品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只供官府和皇室专用,平民不得使用,因此这些外销产品不可能出自官窑;民营手工业的产品是供民间消费,因此这些外销产品应出自民窑,由此可以知道,其根据是产品用途,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答案:A
5.(2019·北京卷)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新疆发现东周时期楚国的丝绸”及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中原丝织品技术先进、做工精良,已经远播新疆地区,故A项正确。材料现象说明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中原与西域地区就有了交往,而不是没有交往,故C项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故排除。
答案:A
6.“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材料描述的冶炼技术最早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