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人民版)2021版历史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后达标检测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43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5/30 8:16:08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古代中国皇帝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查以纠之,为此建立一套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官僚系统。以下符合此体系的是(  )

A.秦朝御史大夫、唐朝中书省

B.唐朝御史台、明朝内阁

C.宋朝参知政事、清朝军机大臣

D.秦朝御史大夫、汉朝刺史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这一皇帝控制下的官僚体系是指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体系,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朝的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故选D项。

2.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解析:选D。由中央及地方在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可知,此时的尚书省已成为全国行政枢纽,所以D项正确。尚书省仅仅是三省之一,并未剥夺其他两个机构的权力,A项错误;起草诏令属于中书省的职权,B项错误;唐朝依然是皇权至上,尚书省不可能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C项错误。

3.史料记载宋太宗时,“初议兴兵,上独与枢密院计议,中书(宰相)不预闻。这反映出(  )

A.中央机构存在事权划分 

B.政出多门,官制混乱

C.集体议政保证决策高效 

D.三省六部制日趋完善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枢密院分割了宰相的军事权,说明中央机构存在事权的划分,故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枢密院、中书,并未涉及多门,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事权的划分,并未涉及集体议政,故C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日趋完善是在唐朝,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4.古文献《至正集》中记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其中都省的职责是(  )

①都察六部百司                           ②执掌全国民政

③负责全国军政                           ④直辖腹里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材料中都省指的是元朝设立的中书省,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掌全国民政和直辖腹里地区;元朝设立都察院都察六部百司,元朝枢密院掌全国军政。故②④正确,①③错误,D项符合题意。

5(2020·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元世祖忽必烈设立了某一机构,因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所以该机构的地位相当高。刚开始以国师八思巴为其长官,后来该职一般由朝廷大臣担任,官员为僧俗并用。这一机构是(  )

A.枢密院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政事堂

解析:选C。枢密院是宋代和元代掌管军事的中央机构,故A项错误;中书省是元朝最高的中央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宣政院是元朝主管佛教和西藏事务的中央机构,故C项正确;政事堂是唐朝始设的合议机构,宋代称中书门下,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6(2020·金华检测)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解析:选B。材料中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故选B项。

7.汉武帝设刺史,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督

C.发挥文官的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约

解析:选B汉武帝设刺史,宋太祖设置通判,刺史及通判官职不高,但是代表中央监督地方官,权力较大,以此加强中央的权力,故选B项。

8(2020·浙江高考抽测)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下列言论反映察举制弊端的是(  )

A.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D.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解析:选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属于墨子尚贤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批评的是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官的弊端,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延续,故B项正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科举制下的现象,故C项错误;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是苏轼批评自己读书万卷却不精通法律方面的书籍,与察举制无关,故D项错误。

9.在清代,科道官分工对在京各衙门的政务进行稽察,除军机处和十五道本身无人监察外,其他各衙门均受稽察。据此可知,清代科道官拥有(  )

A.行政监察权                            B.建议国事权

C.辨明诉讼权                            D.官吏考核权

解析:选A。题干体现出科道官有稽查官员的职责,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建议国事权,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辨明诉讼权,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官吏考核权,故D项错误。

10.史书载,明代内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

①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②防止大臣专权,加强君权

③职权明确,正式统帅六部                 ④招揽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根据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