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宁波选考适应性考试)“华人铁路华人修,不可外人来资助。民间股本集多年,竭尽脂膏为何故……英、美、法,四面低头求外处。各洋何肯复相资,瓜分主义公然眼。未知政府是何心,利令智昏终不悟。”这首《修铁路歌》抨击的“政府”应是( )
A.清政府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解析:选A。根据材料“民间股本集多年”“英、美、法,四面低头求外处”可知,该歌讲述的为四川保路运动相关内容,当时为清政府统治时期,故A项正确。由“瓜分主义公然眼”可以看出此时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应是19世纪末,B、C、D三项与此不符。
2.(2020·嘉兴选考教学测试)孙中山1906年在一份宣言中提出:“今由平民革命以建革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集中表明革命党人主张( )
A.建立统一的民族独立国家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C.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D.争取国家富强实现民生幸福
解析:选B。材料中没有涉及反帝的内容,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孙中山主张人民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故B项正确;材料仅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并没有要求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故C项错误;材料仅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属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D项属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故D项错误。
3.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一度倡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然而辛亥革命后却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了当时中国( )
A.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
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
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解析:选A。从辛亥革命开始时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赶走满族统治者,到革命后的民族统一,可见当时中国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故A项正确;从辛亥革命开始,革命的性质一直未发生变化,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实现民族的统一,故C项错误;革命派的目标一直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D项错误。
4.(2020·宁波十校高三联考)“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诏书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
①武昌起义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
③清帝退位 ④《临时约法》颁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由材料“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可知“民军起事”指1911年武昌起义,故①正确;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故②错误;由材料“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可知该事件为清帝退位,故③正确;1912年《临时约法》颁布,这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5.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十周年的演讲中指出,“我觉得这十年间的中华民国,除了政治一项外,没有哪一样事情不是可以乐观的……乐观的总根源,还是刚才所说那句老话:‘国民自觉心之发现。’因为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会自动,自然会自立”。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造成当时中国政局动荡不安
B.造就国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C.推动了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D.使自主自立思想深入人心
解析:选D。该题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题干材料有效信息“国民自觉心之发现”“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会自动,自然会自立”可以得出D项符合题意。A、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B项积极乐观精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6.(2020·金华十校高三期末)“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这段摘自民国时期教育部的条陈描述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