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争本身倒没有什么了不得之处,但这是第一次戳破‘天朝’的威严门面。”这里的“战争”指(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选A。“天朝”是清朝自以为是的说法,“第一次戳破‘天朝’的威严门面”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故A项正确。
2.(2020·丽水、衢州、湖州高三质量检测)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A.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
B.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C.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
D.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
解析:选D。“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是材料中清政府接受英国核定关税的理由,但不是材料本质的体现,故A项错误;“天朝上国”意指本国本朝是在各个方面领先于周边其他“蛮夷”的“中心大国”,与材料英国核定关税的不平等条约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中国爽快接受英国的核定关税要求,与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仅仅因为英国提出的税率比清政府原有的关税高,就爽快接受,说明清政府没有意识到由外国核定中国关税是侵犯主权的行为,反映的实质是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故D项正确。
3.(2020·丽水、衢州、湖州高三期末)鸦片战争后,中方代表联名向英方代表璞鼎查发出了一份提议:“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避免衅端。”中方让出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协定关税 D.传教士传教权
解析:选A。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非法特权,故A项正确;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故B项错误;协定关税是指交易双方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由双方商定,故C项错误;传教权是指信仰宗教的人可以到另一国家去宣传其信仰,故D项错误。
4.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解析:选B。两次鸦片战争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战争的目的来看,侵略者都是为了寻找和扩大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从战争的性质而言,都属于侵略战争,此两点揭示了两场战争本质上的共性,故选B项。
5.(2020·温州选考适应性测试)晚清某官员在奏折中论及一场战争时指出:“往岁英法犯阕,不过赔千余万两,添设通商口岸二三处而已,未闻割地以求成也,今倭一海岛小国,以中国之全力受困东隅,国将何以为国?”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C。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与材料中“今倭一海岛小国”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与材料中“今倭一海岛小国”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闻割地以求成也,今倭一海岛小国,以中国之全力受困东隅”表明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故C项正确;八国联军与材料中“今倭一海岛小国”不符,故D项错误。
6.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 )
A.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 B.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C.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 D.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解析:选D。手绘场景图与现场影像资料不同,不能当作一手资料,故A项错误;根据图文材料可知,中国报刊与日本报刊的手绘场景存在明显的不同,故B项错误;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手绘场景图,虽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但部分地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真相,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报刊上的图片……中坐长须长者为李鸿章”“日本报刊上的图片……穿西式礼服者为伊藤博文等”,都各自反映了两国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故D项正确。
7.(2020·温州选考适应性测试)《甲午中日战争纪要》是1935年由民国政府编写的第一部甲午战争官修著作,书中所附精细作战地图来源于日军1904~1905年编写的《日清战史》。其实,彼时北洋海军有自己的专业测绘人员,也有绘制精美的军事地图,但流传极少,且在战后总结时未见运用,更未公开印刷出版。所以此书编辑时作者只能将日图翻为中文,并以中国为视角,整理史料和地图,而那时中国东北已经沦丧于日本之手,第二次中日战争即将全面爆发。据此可以说明( )
①北洋海军全方位向西方学习成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②甲午海战胜败之原因可以从两国战后总结中窥探一二
③民国政府编写此书蕴含着“籍资研究,用以警惕”之意
④日本编写《日清战史》直接目的是为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材料突出了中日两国在甲午战争战后总结的差异,没有涉及北洋海军发展状况,故①错误;由材料可见日本在战后总结更为细致,对战争的充分准备成为日本取胜的原因之一,故②正确;1935年“第二次中日战争即将全面爆发”,因此民国政府编写此书蕴含着“籍资研究,用以警惕”之意,故③正确;材料中1904~1905年编写的《日清战史》只是战后总结,不能推断是为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8.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没有直接从山海关向北平发动进攻,而是选择从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开始攻打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