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训政”时期,国民政府为加强思想专制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大力发展特务组织
B.捣毁进步文化机构
C.制定并颁布《出版法》
D.炮制《图书杂志审查办法》
解析:选A。国民党大力发展特务组织的主要目的是实行独裁恐怖统治,不符合题干中“加强思想专制”的限制条件。
自蒋介石于1927年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以来,始终企图建立集党、政、军权于一身的个人专制主义统治,但遭到国民党内不同派别的坚决反对,如桂系、川系等。但蒋介石不屈不挠,终于在1938年确立了领袖制,蒋介石如愿以偿地获得了领袖独裁权。国民党内各派别做出让步的原因可能是( )
A.民族矛盾上升,为御外侮而团结起来
B.蒋介石通过第五次围剿把红军赶到了西北,获得了极高的威望
C.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
D.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获得了美国的全力支持
解析:选A。1938年,以国共为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红军被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而第五次围剿是1933年10月至1934年10月,故B项错;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是1927年,故C项错;《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于1946年,故D项错。1935年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日本的侵略,国民党内部其他派别也是爱国的,他们纷纷表示拥护中央,坚决抗日,这样蒋介石以抗日的名义,于1938年召开了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领袖制,终于实现了独裁的愿望,故选A项。
关于“制宪国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46年11月正式召开
B.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
C.选举蒋介石为总统
D.出席大会的代表大多数并非当年选举产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1946年11月15日,“国民大会”正式召开,史称“制宪国大”,出席大会的一千多人,大多是十年前选举的。12月25日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因此A、B、D三项均正确,C项是1948年3月“行宪国大”召开时的举措。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掀起了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潮。右图中的照片记录了1947年5月20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的学生联合游行并同国民党军警英勇斗争的场景。这一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李闻血案”
B.“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C.史量才惨案
D.北平大学教师联名抗议司徒雷登的运动
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47年5月20日”,A项发生于1946年7月,C项发生于1934年11月,D项发生于1948年6月,只有B项与题干中的事件相符。
央视大剧《沂蒙》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抗战期间沂蒙山区马牧池村民主选举村长,村长是通过投豆方式从候选人于宝珍大娘与李继善中选出的,于宝珍大娘以一豆之差落选。通过该电视剧片段我们能够( )
①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基层选举的基本情况
②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民主政治的推进
③洞察抗日根据地能够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并不断发展的原因
④领略中国共产党早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尝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C。民主选举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行的选举政策,这一时期的国统区仍实行专制独裁的制度,因此,②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边区18名政府委员时,共产党有7人,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某班同学对他退出的原因作出了以下推断,其中最准确的解释应是( )
A.共产党人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