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目的是为商讨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4.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所提的“此次军事行动”( )
A.表明反法西斯盟国开始联合行动
B.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
C.推动巴黎的光复和法国的解放
D.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答案 C
解析 从“1944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可知是诺曼底登陆,其意义是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同年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故C项正确。
5.美国学者贝尼斯在《外国外交史》中曾说“雅尔塔实际上等于另一次慕尼黑”,下列史实符合的是( )
A.国联主张以“国际合作”的方式管理东北三省
B.强行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C.对部分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予起诉
D.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事结束后的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交换条件
答案 D
解析 二战前的慕尼黑会议是一次以牺牲小国利益来谋取自身利益,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召开于1945年,主要是指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是背着中国达成的秘密协定,不惜牺牲中国主权为代价,具有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浓厚色彩,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该会议的内容无关,排除。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 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全盘成功,但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1942年4月罗斯福致丘吉尔的信
材料三 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无法在这方面作出许诺。
——1942年5月丘吉尔致
苏联政府《备忘录》
材料四 1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苏联外长)在伦敦逗留期间早已决定的……我们还了解到组织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使东线德军撤往欧洲……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的条件。
——1942年8月斯大林致英国政府《备忘录》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的战略意图。
(2)对于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持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
(3)材料四中斯大林所说的“最有利条件”是什么?
(4)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人谁的说法符合材料一的精神?谁的说法不符合?为什么?
答案 (1)意图: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东西夹击德国,减轻苏联压力,沉重打击德国,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态度:拖延甚至拒绝。目的:让苏德双方在战场上互相削弱,以利于英国。
(3)条件:当时德国主力集中于苏德战场,在西线力量比较薄弱。
(4)罗斯福、斯大林的主张符合材料一的精神;丘吉尔的说法不符合。原因:前者符合《联合国家宣言》所规定的竭尽全力,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这一精神;后者拒绝尽快开辟第二战场,违反了这一精神。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二“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和所学知识可分析罗斯福的主张和战略意图。第(2)问,由材料三中“事前很难预料到,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无法……许诺”可知,丘吉尔持拖延甚至拒绝态度;目的是使苏德互相削弱,以利于英国。第(3)问,由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最有利条件是德军西线力量较薄弱。第(4)问,由《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的精神可知斯大林、罗斯福的说法符合,丘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