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建立后,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 )
A.义务教育 B.高等教育
C.扫盲教育 D.终身教育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绝大多数人是文盲或半文盲,因此扫盲教育便成为新中国建立后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故选C项。
答案:C
2.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2年”“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我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故B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故A项错误;C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排除;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不单单是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B
3.报载:1958年8月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 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这说明( )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
C.“双百”方针全面贯彻
D.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解析:“一五”计划是从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早在1957年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根据“1958年……经过……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可知有夸大成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8年中国开始在各行业中掀起大跃进运动,材料反映的就是教育领域的大跃进,故B项正确;“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学术领域百家争鸣,材料中用极短时间编出字典显然有夸张的成分,不是在贯彻“双百”方针,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科技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答案:B
4.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解析:题干时间信息“1957到1966年”是解题的关键。1965年初步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是1995年,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是1977年的恢复高考,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A
5.下列教育措施中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有( )
①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②“两种教育制度”的实行③“七·二一工人大学”的兴办 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有同学选择A项,误认为“七·二一工人大学”和“上山下乡”都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而错选。“七·二一工人大学”实际上是废止了升学考试制度;“上山下乡”对教育事业也造成严重冲击,均应排除,故应选B项。
答案:B
6.“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