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地位
历程
|
地位
|
原因
|
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
|
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这些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
|
秦朝
|
受到压制
|
秦朝统一后,儒学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
|
汉代:董仲舒新儒学
|
处于独尊的地位
|
在继承先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将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发展为理学
|
正统地位依然如故
|
经朱熹、王阳明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阶段,儒家思想走向极端,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
明清之际:批判继承,重新焕发生机
|
遭到怀疑和冲击,但仍居于正统地位
|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腐朽
|
[针对训练]
1.萧公权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
B [从材料信息看,萧公权指出,黄宗羲的思想源自《孟子》的“贵民”和《礼运》的“天下为公”,也就是说,明清的思想批判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黄宗羲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无法体现对理学主体地位的维护,故D项错误。]
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项目
|
科技
|
文学艺术
|
先秦时期
|
开始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技
|
《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书法、绘画等出现萌芽
|
秦汉时期
|
出现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在数学等其他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
出现反映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汉赋,书法艺术初步发展
|
魏晋时期
|
数学、农学成就特别突出,出现祖冲之等数学家和《齐民要术》等农学巨著
|
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