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业活动
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
(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随着商业的发展,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
明清时期商人的营商致富动机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二、“市”的发展
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市”“草市”“夜市”“晓市”
(1)“市”: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政府直接监管,宋代以后有所改变。
(2)“草市”: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地域限制。
(3)“夜市”: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易,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4)“晓市”:也称早市,是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也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三、商业城市
1.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
(1)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经“雄富冠天下”。
(2)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也成为物产丰富、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5.清代
(1)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
(2)工商名镇: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教材拓展]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使用的促进。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